天天百科

如果爱惜身体算养生(何来“天下由来轻两臂”之说呢)

2023-05-2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26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今天是2020年4曰4日,缅怀抗疫逝者,向新冠肺炎疫情牺牲烈士默哀,向新冠肺炎逝世同胞哀悼。

难忘的事件,总会让人有所改变。

曾经整年不休的人,今年休了大长假,曾经早出晚归的人,安心的看到了日出和日落,那些没空养生的人也在静静思考人生了。

网络上很多人都说,以后得好好对待自己的身体,原来生命比财富可贵,养生比赚钱更难。是啊,人在自然面前是那么的渺小,但是对身体好就是养生吗?其实并不尽然。

老子曰: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老子说“宠辱若惊”的状态都不是好状态,并且把“宠”和“辱”等同对待。

古时候的大臣受到君王的恩宠是那么荣耀的事情,而老子却说,得到恩宠和受到耻辱是一样,还说身体是大患的来源,原因就是世人把身体看得极为重要。

同样的,对于世人养生来说,身体健康和生病的时候都在“若惊”,身体好好的时候,怕生病,生病之后怕看不好,反正总是战战兢兢的担心自己的身体。

世人只有放下身体,就能够不再整天战战兢兢的担惊受怕,但是谈何容易,所以老子又进一步地证悟大道,好让世人充分理解”宠辱若惊”,什么叫宠辱若惊?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老子为什么说“宠为下”呢?大臣受到恩宠是荣耀的事情,别说是那些想建功立业的大臣了,就是君王后宫的女人们哪个不想受到宠幸呢?为何不说“宠为下"呢?

根据《吕氏春秋·士容论》记载:“士不偏不党。柔而坚,虚而实”。

由此可见春秋时期,社会崇尚“士的精神”,士崇尚自由,追求人格平等和荣誉。

所以说士认为,被宠幸也是一种耻辱,所以有“士可杀而不可辱”的气节,由此看见,士宁愿失去身体也不愿被人侮辱,老子崇尚自然之道,说“宠为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而世人却都以“宠为上”为荣耀,从养生的角度来讲,谁不想要个好身体呢?没有好身体什么也做不了,着实让人迷惑。

随后老子又讲到,“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说,那些想得到恩宠的大臣如果得到恩宠后会就会感恩戴德,然后又怕以后失去恩宠而战战兢兢,也就是宠也惊,辱也惊。

对世人来说又何尝不是,每个人都以有个好身体而感到自豪,可以享尽无色、五音、无味,驰骋畋猎,难得之货,尽情地徜徉在自我欲望中。

这些都是好身体带来的,所以就让这个好身体尽情的享受。这就是世人养生的目的,养个好身体是为了尽情享受欲望的,而不是给心灵带来安宁。

那么老子讲完大臣想要得到恩宠的“若惊”之后,就讲到了“贵大患若身”也就是“宠辱若惊”的祸根所在。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河上公》中把“贵大患若身“,的贵”解释为“畏”,即怕、畏惧、担心,可以这样理解这句话理解为大臣无论是得到恩宠还是受到凌辱,那种感觉就像身体生了大病一样四肢无力,哆哆嗦嗦的。

可能崇尚士之精神的老子非常看不惯大臣们的这种媚态的身体,所以老子讲到,大臣之所以有这种“宠辱若惊”的媚态,是因为把功名利禄看得太重要。如果能够把生命置之度外,有“士可杀不可辱”的气节的话,把一切看淡,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无论是古时候的大臣,当今的世人对待自己的身体,都有着极其相似之处。

世人为什么怕自己的身体得病?为什么那么在意自己的身体?为什么?就像老子讲到的大臣为什么“宠辱若惊”,一样,得意也哆嗦,失意也哆嗦,总之在身体面前就是哆哆嗦嗦。

无非就是怕自己失去享受生活的机会,一直在拿自己的身体做赌注。

世人养生不就是想多活几年,能够看自己想看的、听自己想听的、吃自己想吃的、玩自己想玩的、得自己想得到的吗?那么这样的养生并不是为了身体,而是为了欲望。

说了那么些,这样的养生有意义吗?老子同样也思考过这样的问题,怎样才是有意义。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老子讲到,那些整天“宠辱若惊”的大臣,经常依附天下百姓得君王的恩宠。那些有着“士可杀,不可辱”气节的士做事公平公正,可以把天下百姓托付给他。其实老子分别说明了“宠为下”与“辱为上”之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低。

很明显,老子意在说明,那些把自己生命看得比百姓还重要的人是“宠为下”之人,那些把气节看得比命重要的人是“辱为上”之人。

当我们把老子讲的这个道理看完的时候才发现,我们整天口口声声养生,整天喊着一定要对身体好一点,竟然都是“宠为下”之人。

“宠为下”之人的养生境界是,整天“宠辱若惊”。身体健康的时候,怕生病,整天吃保健品,感觉一有点效果,就受宠若惊。而身体有病,不得不动手术切除器官的时候,从来都没有含糊过,如果必须把双臂切除才能抱住命的话,宁愿不要双臂也要保命,庄子曾说“天下由来轻两臂”,也许这就是此话最好的诠释。

我们身体的每一部都随着生命的降生而陪伴着自己,一路同甘共苦的走了过来,而最后为了生命却舍弃了身体的器官或者肢体,可见身体到了紧要关头,也并非是我们的最爱。

那么什么是世人养生的终极目标呢?

是求生的欲望,就这么简单,因为这就是自然哲学的规律所在。

很多世人总是认为传统自然哲学与生活无关,但实际上人生观念的转变与自然哲学紧密相联。

一场新冠疫情让多少人转变了形成良久的人生观念。

有个朋友,原来为了事业一直在外拼搏,有时候几年不回家,赞够了积蓄打算今年换套大房子,正是这场疫情,让他发现了幸福并非住在大房子里让别人羡慕,而是全家人窝在小家里健康幸福,这就是自然哲学的道理。

如果不是这场人类与自然不和谐相处带来的疫情,不知道有多少人依然不明白养生的真谛为何物,养生并非为了欲望养身体,而是为了身体养出美好的心灵,以让我们更好地与自然相处,让子孙后代看到更多的野生动物和更加湛蓝的天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虚门任逍遥

如果觉得《如果爱惜身体算养生(何来“天下由来轻两臂”之说呢)》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