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不仅是中朝边境(丹东还是座“好吃”的城市)

2023-05-2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95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电影《长津湖》大火,不少人的爱国之旅从中朝边界城市丹东开始;近日银杏大道上秋色浓郁,吸引人们再次把目光投向这鸭绿江西侧的小城。对于游客而言,丹东拥有令人惊喜的丰富美味,海鲜、烧烤、韩餐,而对于丹东走出的人而言,故乡之味则更意向,是心中长久萦绕的牵挂。当生活陷入僵局,旅行永远是疗愈。

——编者按

家住东北,丹东在区域间往往没有存在感。数经济重工,功绩不如大庆沈阳;讲胶辽官话,口音不比大连烟台。照本宣科地讲,早年丹东叫“安东”,也曾是远东第二大商业城,纺织轻工发达,又毗邻北朝鲜,水系丰富,商贸繁荣。抗战时期,杨靖宇领导东北抗日联军战斗于辽东安奉铁路。建国伊始,志愿军从此地横跨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近年间,丹东被搬上银幕,边境旅游由此带动。电影《长津湖》热映,人们多以红色城市、红色旅游的名称提起丹东,实际丹东近况和其余东北各处大同小异,经济下行持续,人口流失严重。丹东凭着气候尚宜,适于养老,供以部分成功人士回乡置产。朝鲜时隔半世纪开放经济,左岸房价也是水涨船高。然而这已是头几年光景,疫情之后,边境旅游不及往日盛况。

丹东乡村。

封面图大众点评:卉子

今年七月,被医生给予"工作压力大"的诊断,还没离开医院,便给好友拨去电话。两天后,我辞职,上火车,两个人回丹东吃好吃的去。

新食

执著于本地人最后的尊严,回乡何必准备攻略,丹东不就是那些东西嘛,而话到口边,大脑宕机。原来我对故乡饮食的信念,已经淡漠到大而无当的地步。一些熟悉又陌生的街区、门店汇聚社交平台,变成城市全新的网红符号。我倒成了故乡的游客,只能暂且按图索骥,慢慢恢复记忆。

火车站是城市之眼。站前广场的红色毛主席雕像居高临下,屹立不倒,让整个城市作为一段必须记忆的历史注解:这里横江隔望朝鲜,半个多世纪前经历保家卫国的战争,是红色东方之城。

上图:丹东火车站前广场的毛主席雕像。

下图:鸭绿江对岸,朝鲜新义州沿岸风光。

火车站向东步行15分钟,即抵鸭绿江之滨,肉眼可见朝鲜近年来的工业化进程。沿滨江健身步道一直走,三五步之内就能遇到手持大喇叭吆喝的中年妇女,“帅哥美女坐船吗?坐船游朝鲜了啊!”轻信她一句话,等到上了船她才肯讲清,船是开不到朝鲜去的,“嗐,朝鲜疫情都封国两年了。”

上图:中朝友谊桥。

下图:江上观光游船,50元/人次。

江边的饭店以海鲜菜品为主。也许揽客招牌会声称有一种江中现捞的食物,叫面条鱼,实际它在我童年时代就已近乎绝迹,多数饭店都是用裹了面糊油炸的银鱼来替代,味道和口感却是相差无几的。只是当远江有阵风拂来,天际有行云书卷,任谁也舍不得躲在玻璃景幕里吃喝。看水鸟一番盘旋,驻足停望,便值当片刻宁静。

上图:左岸游客。

下图:江鸥飞翔。

喜欢热闹的话,更要围观现场制作打糕。打糕,顾名思义,就是打出来的米糕。两个男人头戴发带,打着赤膊,一个在上持大木槌舂打,一个居下翻整热气蒸腾的米团,形式上占满了韩朝道地,叫卖却用实在的胶辽官话。至于味道,往前再走三条街,到春三路,当中任意一家店都有平价替代。说不清谁更正统,它们可能早被同化成丹东人喜好的口味了。

丹东街头,现场制作朝鲜打糕的小贩。

上图:金珠打糕。小红书:老巫婆爱卖萌

下图:金珠打糕。大众点评:小鱼灬

一直徘徊到天色向晚,江雨欲来,路上行人仍优哉游哉。原在两公里外就能望见的拱桥,如今近在眼前。桥上霓虹灯骤然亮起,其上写着“界河明珠·月亮岛”七字,字字应景。月亮岛原本是鸭绿江心一冲积滩涂,早年被开发为江景房住宅区,行销不景气,倒是桥头空地滋生夜市吃喝生意,带动了周边繁荣。

月亮岛拱桥。

疫情平稳后,月亮岛夜市已恢复到相当规模。晚上七点以后,整街交通管制,专供食客游食。各色摊位多是经营多年,以店为家,赶晚不赶早,而板凳马扎只有海鲜烧烤排档才有,通常开市即满座,先到先得。

月亮岛夜市开市。

排档烧烤会将海鲜和肉菜分开。海鲜类,像黄蚬子、白蚬子、文蛤、扇贝、生蚝等,需要保留原汁,现烤现吃,靠食客自助;其余肉菜,有串有片,均由店家调好味,烤制八分熟,再腾上桌面的炭炉保温,维持香气和口感。烧烤的蘸料,各处又不同,纯撒干料、半干半湿皆有,秘制特色的多,不好吃的不多。

上图:各种烤串。

中图:烤黄蚬子。

下图:烤扇贝。

整街露天的烟火气裹挟食材特有的气场,并非是一口下去多么惊艳,而是如同听见一首老歌,遇见一个久违的朋友,唇齿熟稔了滋味,不到夜尽天明,就可以一直天荒地老下去。

上图:安东老街外景。小红书:灵灵Oo

下图:安东老街外景。小红书:忍不住熬夜的小仓鼠

雨水终于落下,洗去一日闷热。我们前去安东老街避雨。这里从两个公交车站之间的空地,到一代网红的初心地,只用了几年光景。一体式饮食商业街大多类似,不能说是毫无特色,只是种类繁多,眼花缭乱,让人遗忘饮食的目的。

上图:老街上的安东大舞台会有传统歌舞表演。小红书:丹东老街

下图:朝鲜族风情展示。小红书:丹东老街

一些从老城区移植过来的铺子尚且做到了新门脸和老味道的结合。店名不改,食物风味中就还带有上一处地理环境的氛围。我时常记得高中校区迁往城郊后,同宿室友就盼望着我一周一次进城看病,返校时带回一碗她从小吃到大的炸鸡沙拉饭。现在也不知道她人在何处,是不是远在他乡,偶尔也会想起躲在宿舍窗帘后吃外带的时光?

上图:幸福的炸鸡沙拉饭在新柳步行街和中心医院各有分店,号称丹东最早的炸鸡沙拉饭。

下图:炸鸡沙拉饭。

旧味

高丽街曾是我最有把握的餐选之地。丹东人的韩餐肠胃就是被街边一溜两趟的韩餐店培养出了丰富的敏感度。家家都把拌饭、冷面当招牌,一丁点点酱料、口感上的差别,都足以将最挑剔的食客拒之门外。老板店员也实在,像是参鸡汤家的大姨,就常常一边给泡菜续盘,一边指着新品宣传单告诫,“别点这个,这个不怎么地。”

上图:高丽街。小红书:希望备孕成功

下图:张师傅参鸡汤店面。大众点评

原味的参鸡汤以整只鸡炖煮,鸡内脏掏空,填以糯米,增加香甜。参鸡汤其实喝不出人参味,甚至喝不出什么滋味,它的惊艳在于,杯盘狼藉之时,重温一口,先前的盐分改变了味觉,汤头的灵气才从经历过的味道中脱颖而出。

上图:原味参鸡汤、石锅拌饭和炸竹轮。

中图:香辣芝士焗鸡爪。

下图:超大份的猪排饭。

参鸡汤的滋味让我更加不满足记忆站点式打卡,复苏的味蕾扩张我食物寻根的野心。后来证明,这完全是我在温泉水负压下近乎昏厥而产生的迷思。温热云海般席卷周身能量,将肠胃排空到恶心。哪里还有什么精益求精的心思,撑伞于街道鬼魂一样的飘荡,飘到哪算哪,先填饱肚子再说。

上图:江户城温泉洗浴。

下图:浴场内部的休闲大厅。

上图:浴场内部玄关。

下图:露天温泉,可见窗外江景。

一家钻进三岔街角的煎锅店面,大概女老板的名字就是招牌上的“秀萍”二字。老板摇一柄大蒲扇,一直“小刘”“小刘”地唤着。小刘一头彩发,风驰电掣辗转各桌,一桌带走一个,统统领到冰柜前比划一顿。

在丹东点菜通常不需要报菜名。要么冲着墙上的图片点,要么照着冰柜的透明拉窗画圈圈。此地的人们信奉这种所见即所得的效率,仿佛人与人之间本就有从视觉到味觉无穷尽的默契。

拌上猪油的酸菜在煎锅上滋滋作响,雨水隔不断那种特殊的滋味。煎锅总是靠先声夺人来开胃,胃打不开,再多的酒肉也只能遁入愁肠。谁能说不是为了这点酸菜,才烹羊宰牛,与君欢聚的呢?

上图:酸菜是煎锅必备底菜。大众点评:邵宝慧

下图:煎锅。小红书:继续_静止Er-

吃饱喝足,出店门,右前方转弯,官电街还是老样子。李先生米饭快餐还没倒闭,鹏飞书店又换过一批买教辅材料和漫画书的中学生。新柳步行街改名为新安街,过街天桥消失不见,地上地下店铺的连通工程还未竣工。

新柳步行街变成了新安街,卖的东西还是如出一辙。小红书:丹东印象

小吃街搭建起规模匹敌月亮岛的夜市,老远还是望见阿里巴巴烤羊肉串的滚滚浓烟笼罩街口,印度味背景音乐循环播放了二十多年。烤皮从一毛钱涨到五毛钱了,大姨精神矍铄,还能记住我要一把五个辣的五个不辣。新旧交替里,味道尚且撑住了,它们对物是人非的不屑,让我感到老去并不可怕,只要心安就可以了。

家珍

好友将回北京上班,我决定最后一餐做家宴为她送行,福春农贸市场大厅成为我们饮食同行的终点站。

左图:福春大市场。大众点评:我是一条鱼xh

右图:福春大市场内部。大众点评:我是一条鱼xh

肉区的灌肠铺尚未来到繁忙时节,稍显冷清。若是春节前腊月里,摊前定要排起长龙。队伍中人手两只搪瓷盆,一只装若干生鸡蛋,另一只装若干皮蛋,为皮蛋肠的第一道工序做准备。年节消耗大,每家每户灌肠十斤起步,顾客不得不自当人工,扒皮,捣碎,混匀。黑黄蛋液灌进长长的塑胶肠衣,半尺长轧一金属环节固定,还需回家再上锅蒸熟才能食用。试问工序如此繁琐为何还吃得津津有味?也许这就是回家吃饭该有的味道。

皮蛋肠。小红书@今天也要好好吃饭

灌完皮蛋肠,转身就忘记方才路过的汆馇条摊位。市场内部四通八达,不熟悉路线常会迷失其中。我们渐渐发现,迷路也没什么不好,铺排数十种的海鲜干制品,五颜六色的碱地西红柿,菜量惊人的熟食小饭桌,散发不健康奇香却还是让人想来一块的孙世鑫炸鸡……每一种食材都身怀奥妙,让人想要不止歇地探索下去。

上图:碱地西红柿。大众点评:诸葛村夫该昵称已被占用

下图:熟食快餐。大众点评:卉子

回家,将皮蛋肠蒸熟,去衣,切片,码盘。母亲总算忙完最后一个菜,又想起前天买的大同江冷面还没吃上。众人都叫她不要忙乎了,她才半推半就摘下围裙。围坐一桌,觥筹交错,一餐样样尝过,也不过土产门类十之一二。可对我而言,任何一口都足以证明我于此地多年的生长。

家中饭菜。

食物和故乡的关系,有时并非是乡愁和船票之类的纯粹。食物在记忆和现实的时空中,不断模糊二者的边界,人追随气味,随时逃避,亦随时重新开始。一种何时何地都能处变不惊的力量,蕴藏故乡食物里,烙印在味觉记忆里。故乡之于生命,就是随遇而安。

如果觉得《不仅是中朝边境(丹东还是座“好吃”的城市)》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