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再游“红螺寺”品读人文(观养心境)

2023-05-20 分类:养生资讯

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出自《春秋繁露》。一句话道明秋分的实质,就在今天日与夜对半分了,夏与秋的缠绵要以秋的独行而告终了,多少有些萧瑟的心情!于是背上相机,约上好友,一起给"秋分"这一时刻留下些念想。

经过75公里的路程,来到了怀柔区"红螺寺",一晃10年没来了,就以拜访老友一般的怀想,走进了红螺寺!最早时寺院里松树很多,非常肃穆庄重,现在种上了竹子,并竹已成林郁郁葱葱,真可谓曲径幽长、柔翠刚劲,走在苔藓点点的石板路上,朋友感慨,一进门来心就静了,行来脚步如此轻盈,但又不愿那么快就将其观尽,必要慢慢行来、缓缓踱之,方妙哉! 话音未落,钟声回荡引得竹叶婆娑,彷佛"洛神"下界,引来江南一缕烟、苏杭一片舟。意境瞬间升华!

过竹林信步游来,到了一座亭,彩绘斑斓、气宇轩昂!亭下一望,池中仙子立于螺上,石桥、流水相得益彰!尽显中式园林的典雅与随性,随其本性、自成一体,古代的庭院设计看似随意,其实一草一木皆有格局,有高必有低,有山凸起时就有一凹潭映之,水附石,草必附水,就有一杨柳,青丝拂草。

高有一亭,低处就有一桥,若有一廊,必用其观山听水,像这"红螺寺 "乍一观好似天然,细细品才见用意。把天、地、人合而为一,人的劳作生息给了冷砖硬瓦以人气儿!只有山、石 、房、树,虽也成景,但过于冷清野癖了,有了人才有生气,自古养生也是养此生发之气,归根结底,这庭院的设计还是归于人心的取向。是把自然搬回家,还是搬到自然中去,这都不重要!养自然之灵、生天地之气。才更接近人的天性。

古人很讲究做人的道理,把做人当成事业来看,做人成功最可说是极大的成就了,这里包括思想、学识、举止、谈吐、仪表很多方面,这是最早的养成教育,要人们学会自我约束爱惜身体,像爱惜自己的生命健康一样的去爱别人,爱万物苍生,生发出了博爱的情怀,那么"做人"也就同"作人"一样了。

聊得正浓,不知不觉就进入了大雄宝殿的院中,两株古树追天而立,下面系满红艳艳的许愿丝绦,衬得古树越发苍劲健硕!再往上看,青瓦红墙的大殿前香客不断,香火繁盛,只这一处就点亮了红螺寺的魂!弥漫着灵透的气息,转过大殿出侧角门,顺着池边散淡地走着,池中锦鲤和龙井游得正欢,和御竹苑里,懒洋洋晒太阳的龟,恰好一动一静!可见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表达方式,勉强不得。

小时候来红螺寺玩,坐着公共汽车,觉得可远了,现在交通工具变了,距离已不成问题,闲了就爱来这清静山水间,相伴而行也好,独自一人也罢,都不能削减自然的召唤,走到效外去呼吸新鲜空气是养生、走路是养生、想想写写活化思维是养生、把美好的时光装进相机与朋友们交流分享,得到快乐也养生。我把它看作文化养生,文化不是特指学历,文化应该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含概其所有知识范畴的结晶,它能让您从平淡无其中发现美,应该说这是一件幸福的事。

这高兴的时候,时间总是过得飞也一样,太阳的后劲儿已被秋分带走了一半,寻着足迹出寺来,忽然想起一句诗: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如果觉得《再游“红螺寺”品读人文(观养心境)》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