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秋天重在养肺

2023-05-20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75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一到秋天,人们最明显的感受是全身上下一派“燥象”: 常见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燥甚至皲裂等症。中医学认为,秋季燥气当令,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燥”。 秋燥之气以中秋为界,又有“温燥”与“凉燥”之分。如秋初久晴无雨,秋阳暴烈,属温燥性质。深秋初凉,西风肃杀,属凉燥性质。但无论温燥、凉燥,总是以皮肤干燥、体液缺乏为其特征。五行之中,肺脏属金,旺于秋季。因肺喜清肃濡润,主呼吸与大气相通,外合皮毛,与大肠相表里,故燥邪最易伤肺,引起咳嗽或干咳无痰、口舌干燥、皮肤干燥、便秘等症。

肺是人体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器官,《黄帝内经》中说肺为“相傅之官”。张景岳说:“肺主气,气调则营卫脏腑无所不治。”心为君主之官,肺犹宰相辅佐君主,调治全身。肺在中医理论当中,主要有两大功能,一个是宣发,一个是肃降;宣发主要是通过发汗、咳嗽、流涕来表现。肃降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二是推动肠道,排泄糟粕。但肃降的功能通常要从病理状态中才能感知到。正所谓:“善者不可得见,恶乃可见”。也就是说它的功能正常时,你根本看不到它的作用,但不正常了,才会有症状表现出来。许多便秘患者并不是大便干硬,而是大便无力下行;还有人小便艰涩,需良久方出。这些都与肺不肃降有直接关系。

秋天是养肺的最好时节,祖国医学有 “春天养肝,夏天养心,秋天养肺,冬天养肾”之说。《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中讲到 “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秋天是肺不安分的时候,在这个时候我们经常会怎样呢?我们的孩子包括大人经常感冒咳嗽。这是因为秋季气候逐渐干燥,肺脏变得脆弱,皮肤黏膜水分蒸发加速,于是出现皮肤干涩、鼻燥、咽痛等现象。肺喜“湿”不爱“干”。中医学强调,肺喜润而恶燥,秋季气候干燥,最容易损伤肺,因此,这一季节尤其要注意对肺的保养,预防肺病。“补充富含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的食物。研究显示,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孩子和老年人,大约70%血清中的维生素A水平低于正常数值。动物的肝、蛋黄、乳制品中维生素A含量最为丰富。维生素A的前体是β-胡萝卜素,多存在于橙黄色植物中,如胡萝卜、红心甜薯、玉米、柿子等。另外,许多深绿色蔬菜,如菠菜、甘蓝、韭菜、豌豆苗中也含有较丰富的胡萝卜素。人体从植物性食物中摄入胡萝卜素后,在肝脏及肠黏膜中可转变为维生素A被人体利用。”注意食用补充滋阴润肺的食物。药食同源,有内热的人,养肺关键在于清热化痰解毒,可以吃些绿豆、芹菜、苦瓜、芥蓝、白菜、萝卜来泻火。而阴虚的人一般偏瘦,养肺可多吃一些银耳、百合、莲子、梨、藕、萝卜、荸荠、山药、豆浆、蜂蜜等具有滋阴润肺作用的食物。

虽说养肺重在清热润之,但对于另外一些人是要除外的,这类人先天肺气不足,身体没有火力,畏寒怕冷,言语低微,动则气喘,吸入的氧气很少,总有吸不进去的感觉,这就叫做“肾不纳气”。这种人经常感到少气乏力,稍有劳作则气喘吁吁,呼吸气促;人体抗病能力低下,容易感染外邪,易于感冒,多有畏寒、流清涕之证;遇寒冷易发作鼻窦炎;常见皮肤干燥、皱缩、瘙痒,秋冬气候干燥时尤其突出;常可导致肾阳不足,使水液运行不利,出现尿频数,余沥不尽。肾是气之根,凡属先天虚弱,就要从肾调理。这类人最好不要多吃寒凉之物,而应多食温热之品,补养肾气。给肾一个欣欣向荣的春夏之季,这时水气自然向上蒸滕,有了水的滋润,人也不会感到干燥了,这就是中医说的“辛以润燥”。

五行之中,秋季对应的是就是“阳明燥金主气”的肺,因此秋季也是治疗肺部疾病的最佳时机。肺气不足,法当补虚以复其正。由于肺虚无力布散气津,必然出现津凝气阻而痰嗽,成为虚中夹滞。若只补虚而不化痰降气,治法未臻完善,故只有补中寓泻,标本兼顾,才是两全之策。针对病机,当用人参或党参、黄芪、茯苓、五味子、蛤蚧、冬虫夏草之属组合成方,体现益气补虚之法。选用上述药物,补肺而兼顾脾肾,通过补肾使元气得充,通过补脾使谷气充盛。由于肺虚每成痰嗽,所以本法每在补虚同时,兼顾紫菀、款冬花、桔梗、杏仁、瓜萎仁、贝母之属以宣降肺气,止咳化痰,共呈补肺宁嗽之效。另外还可以艾灸督脉的命门穴,腰部的肾俞穴,肚脐下的关元穴,肾经的太溪穴。艾灸之法,温经通脉,作用持久,是秋天补肺虚之妙法。

如果觉得《秋天重在养肺》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