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比眼镜蛇毒还强80倍剧毒(为何突然出现在吃了几十年的海鲜里)

2023-05-20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60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综述

在花样百出的人类食谱上,海鲜是占比相当大的一种,除了生活在沿海地区的人之外,内地的朋友对这些来自大海的美食也是情有独钟。

但是就像别的食材一样,海鲜也有可能存在危害,新闻报道当中每年都会出现海鲜中毒的事件,轻者出现不适症状,重者直接一命呜呼,所以我们在吃海鲜的时候也要仔细分辨,今天我们就要带大家一起了解贝类海鲜的毒性。

贝类产品

我们的餐桌上常见的贝类有海螺、蛤蜊、田螺等等,这些软体动物一般根据生活的地方不同分为咸水贝类和淡水贝类,就目前的研究和食品应用情况来看,大部分的贝类都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食客们对于这种肉质软嫩、甘甜鲜香的海鲜也是相当青睐,按照身体结构的不同,可食用的贝类可以分为这样几个大类,分别是头足类、腹足类、双壳类

头足类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章鱼和乌贼,腹足类则包括像是鲍、香螺、红螺以及一些陆生的蜗牛,而诸如扇贝、蛤蜊、牡蛎这些则属于双壳类。

烹饪方式上,这些水产都是可以直接做成菜肴的,当然有一些地区会有比较独特的处理方式,比如比起新鲜下锅,他们更喜欢把这些东西晒干或者用各种酱料腌制起来,吃法可以说是多种多样。

生活在海边或者水产区的渔民还喜欢把一些体型小的贝类挑选出来,简单加工之后作为家中牲畜的饲料,也算是物尽其用了。

即便贝类的食用已经很广泛了,但是其中一些依然还是存在一定毒性的,包括我们经常吃的牡蛎、扇贝都出现过致人中毒的案例,而在所有的海生贝类当中,贻贝是此类事件的高发品种

那为什么都已经知道贻贝有毒了,市场上还没有禁掉这种产品呢?

麻痹性贝毒

实际上,贻贝本身是不含毒性的,在大部分的中毒事件当中,真正的罪魁祸首是一种名叫有毒单胞藻的物质

这种藻类是贻贝的食物,但因为贻贝的体内拥有对这种物质免疫的成分,所以不会对它们造成伤害。

但人吃下贻贝之后,并不是由这些有毒的藻类直接对人体造成伤害,而是它在贻贝的体内经过一段时间的堆积后转化成的麻痹性贝毒,简称PSP

一般人体在摄入麻痹性贝毒之后,会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之内出现中毒的症状

初期表现为面部肌肉及感官出现异常的感觉,这种感觉会逐渐蔓延到全身,随着时间的流失,毒素开始影响大脑和器官,人会感觉眩晕、恶心,无法正常呼吸和活动

严重的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呼吸衰竭,最后丧失生命体征

当然,在统计的案例中,死亡的比例并不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麻痹性贝毒可以被忽视,因为一旦毒发,很有可能你就是挽救不回来的那一个。

而且目前在临床上还没有研制出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根据一组实验数据,如果你摄入的麻痹性贝毒超过了0.5毫克,那基本上就只有等待命运的宣判了

这个毒性等级是同等剂量的眼镜蛇度的80倍,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呢,最好的方式当然就是选择不吃贝类产品,但是这样似乎又有点因噎废食的嫌疑。

所以科学家的建议是,即便你购买的贝类是通过了市场检测的,也要自己进行充分的处理。

首先要做的就是去除内脏,因为这里是麻痹性贝毒最有可能集中的地方,除此之外,内脏里面还有很多重金属污染物,会危害人体健康,另外,不同的贝类内脏组织各有差异,大家应该详细跟商贩或者专家进行了解,正确处理。

其次,在挑选贝类产品的时候,可以注意选择那些外壳相对平滑整洁的

一般来说,外壳的状况可以反映出这种贝类的生存环境,如果非常粗糙且污浊,很大可能是受到污染的

最后,烹饪贝类要充分加热,尽量食用全熟的菜品,这样可以避免一些没有处理干净的细菌进入我们的身体。

近年来,贝类产品中毒事件发生的频率正在逐渐上升,直接的因素就是海洋污染的加重,赤潮现象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

工农业废水的倾倒造成海水富营养化,最后导致细菌和藻类大量繁殖,破坏海洋生态,从而导致更多的有毒藻类得以生长,进入到海生贝类的体内,带来恶性的食物链毒性传递。

结语

所以,要想避免悲剧的发生,不仅要懂得规避海鲜产品的风险,还要将海洋环境的保护提上日程,不从根本上解决污染的问题,不管我们再多小心翼翼,还是躲不掉来自生态的复仇的。

如果觉得《比眼镜蛇毒还强80倍剧毒(为何突然出现在吃了几十年的海鲜里)》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