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古人废寝忘食练习的书法(不是随心所欲就能写好的)

2023-05-16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72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早期的草书,始于秦汉年间,由草写的隶书演变而成的标准草书,称为章草,属于草书由胚胎时期逐渐走向规范化过程中的一种体段。

到东汉时期,张芝草书一出,立刻风靡天下,成为了达官贵人、文人才子争先传摹的书法。张芝也被后人称为“草圣”。人们对张芝草书的仰慕,甚至超过了孔子和颜渊,学习书法蔚然成风,大家日夜练习,废寝忘食,就连坐在饭桌旁,也用手在桌子上写。他们近乎疯狂练习的书体称为今草。

唐朝时期,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书法,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被称为狂草。

到了现代,草书的审美价值远远超越了其实用价值。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有着与正书完全不同的字形,既要写得让人可以辨识又要有美感,就必须熟练地掌握它的结字造型规律,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就可以的。

这就是古人废寝忘食练习草书的原因。

王羲之 《初月贴》 局部

草书书写技巧

写草书首先要学习掌握草书规范字形,这些字形都是在长期流行运用中约定俗成的。南朝陈隋时的智永临摹王羲之楷书和草书,写成《真草千字文》。此后,许多书法名家都写过草书《千字文》,甚至民国于右任还试图建立“标准草书”,可以看作是对草书图型的重建和改造。但是一千多年来,草书字形基本上都没有超越魏晋南北朝建立起来的“模型”。

稳定的“模型”给草书带来了认识上的便利,但是在实际创作中,又伴随着书法家性情、笔法、章法、形制的不同而千变万化,寓有形于无形之中,达到形神兼备。

其次,创作草书,要讲究“乘兴”。兴,是感性物态直接触发心灵的激荡,是生发丰富联想和创新性表述的欲望之媒,是不书不快的激动,是内心不可遏制的创作冲动。兴不至,不作草。兴越狂热,心越专注,笔狂心静,才是创作最佳境界。

怀素 《自叙帖》 局部

草书造型规律

1、大小规律

大小不是按字的笔画多少来写的。整幅作品中何处该用大字,何处该用小字,需根据内容随机应变,灵活处理。把握好大小规律,处理好大小关系,大小相宜,才有艺术美感。

2、长短规律

除字型的长短外,还包括字内线条的长度,因夸张或缩小而产生变化。书法造型一定要打破传统的造型规律,只有打破平衡,才有味道。

3、松紧规律

在整篇作品中,松紧、疏密的变化非常重要。尤其改革开放以来,作品幅式面积的增加,寻求新的造型方法,让疏者狂疏、密者奇密,是一种较好的处理方法。

4、宽窄规律

字间的宽窄,反映在行间便是参差不齐,上一字宽,下一字窄,但绝不是宽窄、宽窄的平均交替,而是宽窄、宽宽窄、窄窄宽不等式的律动,尤其是作品的第一行,右侧空白处的宽窄不是整齐划一,要产生一定的不规则的宽窄变化,这便是宽窄规律所追求的效果。

胡抗美 草书作品

5、正斜规律

此规律在魏晋时尚不明显,发展到明代就非常明显了。明代书法以浪漫著称,比如,祝允明《前后赤壁赋》左右摆动很大,其中“月”的竖从来没有拉直过,但这并不会让人感到不稳,因为艺术是一个整体,只要中轴线没有变,左右顾盼,前后呼应,就会协调得当。所以书写时有可以有正斜变化,让字摇摆生姿。

6、枯润规律

这是草书的用墨造型规律,创作时要有“编组”意识,通过分组可以降低整幅书法谋篇的难度,比如三个字、二个字、一个字甚至半个字编排成组,当字与字、组与组、片与片形成丰富的变化时,就会让欣赏者产生无限的遐想。

7、方圆规律

方圆造型有字与字的方和圆,或者是字形的方圆,也有某一局部的方圆对比变化。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可以全篇追求方的效果,或圆的效果,也可以方与圆参差使用,以达到一种较好的艺术境界。

8、粗细规律

线条或字的粗细排列可以使作品形成波浪和起伏,使整篇画面跌宕生姿。

9、偏旁部首挪位的规律

偏旁部首挪位就是在必要的时候改变固有的位置,充分发挥造型变化的作用。比如,“松”字是左右结构,在创作时完全可以写成上下结构,这在创作中运用非常普遍。上下结构变成左右结构,左右结构变成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变成左加上下结构等等,这在古人经典书作中多有例证。

文俊 草书作品

现代人学习草书一般以今草为起点。普遍认同的草书写法有于右任先生编著的标准草书(有同名字帖)。但也有人觉得书法艺术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应多彩多姿,不必强求划一。但不管如何,唯有多临多写,刻苦练习,才能写出自己的风格。

如果觉得《古人废寝忘食练习的书法(不是随心所欲就能写好的)》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