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中老年人血糖忽高忽低 饮食注意4个小细节(或能让血糖乖乖听话)

2023-05-16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22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人畏惧衰老,说到底其实是畏惧疾病。众所周知,到了一定的年纪,人体就会步入衰老阶段,各个器官的各个功能也会开始退化,这个时候也是疾病攻击的“大好时机”,老年人身上的很多小毛病都是从这个时候出现的。

胰脏功能的衰退,导致人体对血糖的控制能力下降,饮食上的一些不良习惯,也会造成血糖飙升,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糖“失控”的现象也越来越频繁,糖尿病或会趁虚而入。

其实,生理上的一些变化是血糖不稳定的“导火索”,不良的饮食习惯才是导致血糖频繁波动、失去控制的主要原因,很多中老年人都存在血糖偏高的问题,可能就是因为在饮食上没有提高警惕,误以为“吃饱”就是进食的唯一意义。

中老年人血糖波动大,吃饭时要注意4个小细节

把一日三餐改成少吃多餐

有些朋友认为少吃多餐的用餐方式更有利于减肥,通过减少每顿饭的饭量,来达到控制饮食的效果,确实有助于控制体重。但少吃多餐其实更适合血糖偏高的朋友,在控制总摄入量的前提下,把一日三餐改成少吃多餐,可以让我们每次饭后的血糖起伏趋于平缓。

饱餐一顿对于普通人来说没什么,但对于血糖不稳定的朋友而言,却是一个定时炸弹,控制每顿饭的摄入量,可以避免饭后血糖飙升,预防并发症。

把狼吞虎咽改成细嚼慢咽

现在这个社会,非常重视效率,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追求速度快、质量好。但在饮食方面,我们却要耐得住性子,多花一点时间在咀嚼食物上。可能对于某些消化功能强大的人来说,吃饭速度快并不会影响食物的正常消化,饭后也不会出现肠胃不适的症状,但这种速度却会影响血糖的稳定。

在摄入量一定的情况下,进食速度越快,血糖起伏就越大,因为身体对糖类物质的吸收速度加快了,很容易出现饭后血糖飙升的现象。如果大家对健康负责的话,就要主动改掉狼吞虎咽的坏毛病,注意控制用餐时间。血糖稳定比什么都重要,尤其是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

饭前半小时,饭后2小时不吃甜食

很多朋友都有饭前饭后吃零食的习惯,确实,消化速度比较快的人,可能等不到饭点就会感到饥饿,这个时候零食的选择就非常重要了,我们既不能选择饱腹感强的,又不能选择热量高的,一把坚果、半份水果就是最好的选择。

而习惯在饭前饭后吃甜食的人,就要注意血糖的稳定了,因为甜食中含有大量的糖分,而这些糖分会直接被人体吸收,从而影响血糖的波动。不想给控血糖的工作带来麻烦,就尽量避开诱惑力大却危险的甜食。

适当增加粗粮的摄入

一直以来,粗粮的营养价值都被大家忽视了,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很多朋友都把饮食重心放到各种制作精美的精加工食物上来,而忽略了粗粮的价值。其实很多血糖偏高的朋友,都存在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的问题,而粗粮中丰富的膳食纤维或许能满足我们的需求。

有了膳食纤维的参与,糖类物质被人体吸收的速度也会延缓,膳食纤维还能增加饱腹感,有助于控制总摄入量。粗粮没那么容易消化,在进食的过程中,既能延长就餐时间,又能限制精粮的摄入量。

总结:血糖长期偏高,很容易导致体内各个器官发生病变,希望大家能提高警惕,完成控血糖的任务,让身体免于伤害。

如果觉得《中老年人血糖忽高忽低 饮食注意4个小细节(或能让血糖乖乖听话)》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