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徐志摩死后 陆小曼每月收到300元(连续打款18年 谁在供养她)

2023-05-16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499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盛世出才子,乱世出枭雄”,一句形容历史人物的经典语录我们相信了很久,但真的那么准么?想想民国时期,军阀割据、外敌入侵、政客乱政、民不聊生。如此“沉沦”与“进步”共存的乱世却是“才子丛生”的丰茂之地。

而在这云云才子之中,更有一盏明灯璀璨,他就是号称民国四大才子之首的多情才子徐志摩。这位仁兄的传奇故事裹挟着他的“才”、“艺”、“德”流传百年还依然扑朔迷离、精彩至极!

特别是在1931年,当34岁正值风华的多情才子徐志摩因空难意外身故后,他一生中挚爱的女人之一、彼时的妻子陆小曼的账户里却开始被按月打进300元(1934年,武汉一般工人的月工资平均15元),而且时间长达整整18年!毫无疑问,陆小曼账户里的钱一定和徐志摩有关,但却并不是他留下的什么遗产。那么这钱究竟是谁给的呢?

抛妻弃子 他是中国近代离婚第一人

光绪二十二年腊月十三,徐志摩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市硖石镇。原本他的名字叫做幼申,资料上记载,小幼申周岁生日当天,一位和尚路过他家,刚一照面,这位法名志恢的和尚便双眼放光,口中是念念有词:哎呀,您的这位公子可真是 “麒麟再生,将来必成大器啊。”就这一句话便戳中了幼申父亲徐申如的要害。

作为清末民初洋务运动中的著名实业家,徐老爷子家族在当地那也是数得着名门大户,酱油厂、钱庄、绸庄、电灯厂、蚕丝长、布匹厂还有票庄银号,那是要啥有啥;同时,徐家在文化氛围这块儿也拿捏得死死的,沾亲带故的文化亲戚也都是响当当的显赫人物。金庸、琼瑶、“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九叶派”诗人穆旦、军事家蒋百里等也都和徐家关系密切。再加上徐志摩是徐家的长孙独子,那“将来必成大器”这句话在父亲徐申如看来就是意料之中,就差板上钉钉了。于是乎,1918年,在幼申去美国留学的前夕,父亲徐申如思考再三给他改了个名字就叫徐志摩,涵义便是“志可摩天,修德成器”。

可惜事与愿违,谁曾想,希望总归是好的,现实却是残忍的。“志可摩天,修德成器”这八个字对于民国四大才子之首的徐志摩来说仿佛就像一纸诅咒又或是一张无形的大网,你越希望我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偏要用尽毕生气力去做那条漏网之鱼。虽然,“志可摩天”的徐大才子最终成功了!可惜他的“成功”是以一种令父亲无可奈何的姿态完成的!就像他的好友、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诗歌所描绘的那样: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徐志摩的“成功”首先就要归功于他的“绝情”!爱得倾其所有,不爱的坚决放手!而第一个受害者就是他的发妻张幼仪。

张幼仪1900年出生,从阴历上看比徐志摩小4岁。尽管后来在评价这位媒妁之言的发妻的时候徐志摩用了极具侮辱性的“乡下人土包子”, 因为在徐志摩眼中,他的妻子不应该是在封建礼教下长大成人的“小脚女人”,应该是像林徽因那样,有气质、懂浪漫、文艺范儿十足的现代主义女性。但事实上张幼仪非但不土,还是一位名门闺秀。

张幼仪的祖父是清朝的知县,父亲张润之在当时是知名的大夫,家里有很多地产和文物收藏。她和兄弟姐妹一共12人,长大成人后半数都成了民国时期国内的知名人士。二哥张嘉森,民国时被尊为“宪法之父”;四哥张嘉璈,被尊为“中国现代银行之父”;八弟张嘉铸,哈佛大学毕业、新月派诗人,与徐志摩私交甚笃。

而张幼仪本人也并非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居家女孩。她曾就读于苏州师范学校、德国裴斯塔洛齐学院幼师教育专业,虽算不上美若天仙,也算是清秀可人、大气贤淑。此前很多人以为,徐志摩与张幼仪的这段婚姻虽然表面看来是前者的背叛与背弃导致了这出爱情悲剧的上演,但事实可能却是徐志摩在用一点一滴的行动去抵抗父母包办婚姻的桎梏,张幼仪只不过是其中的牺牲品而已。

但现在看来,这出爱情悲剧里,徐志摩扮演的或许不单单是一个“施暴者”和“背叛者”的角色,更可能还是一个投机心强烈的知识分子,因为在那场父母包办婚姻中,年轻的徐志摩虽然没有得到自己梦寐以求浪漫的爱情,但却利用张家关系成为他当时梦寐以求的偶像、中国近代维新派人物梁启超的门下之徒。

看来,当年15岁的幼仪与民国才子徐志摩的结合,非但不是高攀甚至更可以说是下嫁。年轻的张幼仪看到同样年少的徐志摩,本以为自己嫁给了爱情,但是她错了,她以为的打理家务、生儿育女、照顾公婆、管理财务这些婚姻生活的坚持做好的点点滴滴,在个性张扬独立、自我意识极强、浪漫主义泛滥的才情诗人眼中就是无知无趣、没有见识,呆板乏味的表现。这段姻缘归根结底从一开始便是错的,以至于后来婚姻里的每一个选择和决定对于张幼仪来说都是痛苦、残忍与悲伤的。

而这悲伤的顶点毋庸置疑,就是离婚!如果说现在的离婚更多是纠缠于情感与金钱的漩涡,那么当年张幼仪和徐志摩的离婚内容显然就要“丰富”的多。遭受嫌弃、数落、出轨、怀胎十月一朝分娩咬牙离婚、成为中国近代离婚第一人、离婚消息史无前例登报声明、前夫欢欣鼓舞为其写下唯一一首诗歌庆祝离婚、3岁小儿子遭遇夭折……可以想见,离婚时只有22岁且为徐志摩生下两个儿子的张幼仪彼时的痛苦悲伤已经达到了崩溃的边缘,她也一定是怎样也想不明白的,自己付出了全部,为何收获的却是爱情的坟墓。而当年远渡重洋后的一件事却可以解答她所有的疑问!

当时,张幼仪跋山涉水、远渡重洋,去康桥给徐志摩陪读,徐志摩却意外的带了一个女性朋友回来让她见。当然这个女孩儿并不是让徐志摩爱得死去活来的才女林徽因。不过,当时的张幼仪,以为这个女孩就是徐志摩的女朋友,接受过传统礼教的张幼仪天真的想象自己还能像大太太同意丈夫纳妾一样,去接受徐志摩的女朋友。但谁知道,徐志摩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带回来的这个女孩儿,身穿靓丽的洋裙,却有着一双旧时的三寸金莲。就连张幼仪心里也在打鼓,这女孩儿的洋裙和小脚完全不撘啊,丈夫不是嫌弃我土么,怎么能接收这样一个比我还保守“另类”的人呢?

很快,真正的答案揭晓了。徐志摩带这个女孩儿回来没有别的目的,就是要让自己的妻子看看,“小脚和西服有多么的不相称!”他问张幼仪,对这位女孩儿有什么感受?单纯的幼仪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她看起来很不错,就是这小脚和她的洋裙很不搭调!”一句话激起千层浪,徐志摩借势拍案而起,大声说道:“我早就说过,所以我才想和你离婚!”

人,总是要成长的,顺境、逆境不同而已。显然,张幼仪的成长充满了荆棘与挑战。但,多年以后,当物是人非、斯人已逝,已经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云裳服装公司总经理的张幼仪再次回顾往事,她只说出了意味深长的几个字“感谢离婚,让我脱胎换骨。”

找到“真爱” 将自己装进人生的坟墓

离婚得偿所愿让诗兴大发的徐志摩满心欢喜,且不论这场“轰轰烈烈”的离婚是不是真的称得上是新文化运动浓墨重彩的一笔,就单看这位仁兄在与张幼仪离婚仅仅一个月后便为其送上的新诗《笑解烦恼结》,也可以轻易判断,徐志摩不论多有才,但这强烈自我意识下的肆意伤害却必是登峰造极了!

告别了上一段不成功的婚姻,徐大才子却并没有收获他原本以为的真爱——林徽因,但“唯一灵魂之伴侣”却总会有人扮演,这个人便是“北京城中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陆小曼。

陆小曼,何许人也?民国时期南北两大名媛“南唐北陆”,上海的唐英,北京的就是陆小曼。和很多民国时期的名媛类似,陆小曼也是出身优渥,父母均属名门,由此,小时候起陆小曼就接受了那个年代最好的教育,英语、法语精通,弹得一手好钢琴、写得一手漂亮蝇头小楷,戏曲、绘画、文学、艺术可以说是样样精通。加上一副美艳的面容,年纪轻轻便贵为老北京无出其右的头牌交际花了。

不过,和徐志摩有几分相似,她对自己的婚姻也不甚满意。19岁的时候,父母就将她的终身大事敲定,那个人就是看起来很般配的王赓。王赓,民国时期陆军中将。先后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西点军校等美国名校,成绩优异、为人绅士。只是相比喜爱热闹、善于交际的陆小曼来说这位将军过于死板。

婚后,王赓像父亲一样无微不至的照顾让她有点喘不过气,虽然不用为自己的花天酒地、大手大脚发愁,但小曼希望的婚姻生活却是浪漫的、你侬我侬的,在这一点上王赓不行,徐志摩却与她的生活理念格外相似。你说也巧,敦厚的王赓也想到了这个人,毕竟徐志摩是他的好友。都说朋友妻不可欺,可在民国四大才子徐志摩这里就真的成了,朋友妻不客气了!

“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见你!”

就这直抵芳心的诗句,哪个心花怒放追求浪漫的女孩能轻易抽离,更何况是这位早就看不惯自己呆板夫君的京城第一花陆小曼!于是,在王赓把小曼托付给徐志摩陪玩、陪聊、陪说笑不多久的时间后,爱情的火苗就越烧越旺,陆小曼“因为爱情”便义无返顾地与丈夫王庚说再见了。

从1925年年底与王赓离婚,到1926年10月与徐志摩结婚,二十三四岁的陆小曼真是一点儿没耽误时间,紧赶慢赶的追求自己真正的“幸福”;另一面,看来徐志摩也不是只喜欢林徽因这种情窦初开的十五六岁的小才女,灵魂是不是相通、生活理念是不是一致看来才是他选择爱情的最终标准。这回,他选对了么?

至少刚开始他是这么认为的!

但缺少双方父母家庭祝福的婚姻幸福的真是不多,徐志摩和陆小曼便是一个。没有彼此殷实家庭的接济,依旧流连丰富社交生活的名媛陆小曼对华美衣裳的需求有增无减,美酒佳肴更是顿顿不断,夜场、舞会、听戏、打牌更是日常必备,一套外租的豪华公寓,每月 100 大洋,十几个佣人忙忙碌碌。同时,因为与前任王赓离婚时“毅然决然”的堕胎,导致了自己妇科病缠身,而她却选择用吸食鸦片缓解疼痛、迷幻自己,这也成为了家庭一笔不菲的开销。

所有的一切一切,徐志摩都只能一个人默默承受、默默承担,谁让这是他自己亲手选择的“一生至少一次的真爱呢”。

陆小曼一个月至少五六百大洋的支出,这相当于民国时期一个工人每月几十倍的收入,庞大的开支常常让徐志摩痛苦万分甚至入不敷出,一个人打7份工成了家常便饭。他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成天穿着破洞的衣服辗转于北京、上海等多地,以往为了浪漫和自由而侃侃而谈,现如今为了“真爱”的心满意足而打工混饭失去自我,民国四大才子之首距离埋葬自己只差一步之遥!

1931年11月19日,这一天终于来了。上午8时,徐志摩乘坐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飞机从南京飞往北平,期间忽遇大雾,飞机误触开山山顶,机毁人亡。有人说他的死是因为得知林徽因要在北平协和礼堂举办“中国建筑艺术”演讲会,便火速搭飞机前往,或许有这个原因。但真正的原因往往更加残酷,由于生活里的陆小曼穷奢极欲,变本加厉,且徐志摩依旧对其百依百顺,经常往返南北之间的徐志摩为了省钱只能去乘坐“济南号”这种可以免费赠票的邮政飞机,结果,作为那架班机上的唯一乘客,34岁的徐志摩为了“真爱”付出了生命!

兜兜转转 陆小曼18年的供养竟然是他们在援手

走了,一代民国大才子徐志摩就这样撒手长逝!轻轻地,不留下一片云彩!

他的妻子,“真爱”之一的陆小曼手足无措、穷困潦倒。疾病缠身的她和长期为她治病的推拿医生翁端午同居在了一起。而此时,一笔300元的接济开始每月送到她的手中。是谁?是她的父亲陆定?没有,早在参加孙中山先生同盟会的时候,深明大义的陆定就在革命经费捉襟见肘的时候选择把自己的大部分资产捐了出去,况且时过境迁,女儿的婚姻又不值得祝福,从父亲那里得到抚恤是万没有可能的。那这钱从何而来?说来有点不可思议,这每月不菲的300元接济竟然来自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和他的发妻张幼仪。

当时徐志摩的突然离世让很多人都措手不及,但其实开始的时候徐父是不愿意将这笔钱打到她的存折上的,毕竟从始至终,徐家也不愿接受陆小曼这个现在的儿媳,恰恰相反,对张幼仪这位为徐家传宗接代、默默付出的前儿媳却是相当认可。

不过,在胡适的极力调解下,徐父本着替儿子承担责任的传统思想,还是将每月300月的接济给了陆小曼,一给便是13年,直到自己去世。此后的5年时间,张幼仪又接过了接济的接力棒,依然是每月300月,依然是打到陆小曼的存折,只是名义上是替自己的儿子徐积锴尽责。这可真是传统文化与浪漫主义自我意识的强烈碰撞,有时动容、有时不解、有时微微一笑,或许,这才是真正的生活,错与对、是与非没那么明显!

还记得梁启超在徐志摩与陆小曼婚礼上“恶毒”证婚的最后一句话么?

“总之,我希望这是你们两个人这一辈子最后一次结婚!这就是我对你们的祝贺!我说完了!”

满心责备到最后竟然化为了无奈的祝福,民国才子与才女的故事或许就是这么荒唐、耐人回顾……

如果觉得《徐志摩死后 陆小曼每月收到300元(连续打款18年 谁在供养她)》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