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为医之道 至精至微丨江苏省中医院朱永康:杏林耕耘四十载(传承中医守初心)

2023-05-15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88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编者按医者在心,心正药真。医生以爱岗敬业、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成为守护生命的白衣天使。新江苏聚焦坚守岗位、数十年如一日的江苏省名中医,展现医生们医病、医心的感人故事,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只要我眼睛不花、手不抖,我还要继续做手术!”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中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朱永康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告诉记者。今年64岁的他每年除了用中医手段诊治大量普外科疾病,还主刀三、四级手术200余台,使很多生命垂危的患者重获新生。

误打误撞 走向中医之路

1956年,朱永康出生于苏州常熟农村, 上学时学习勤奋刻苦,初中是班级的语文课代表。由于农村基础条件较差,朱永康一直想出去读书改变命运。1976年他报名参加入学考试,最终村里有六位成绩优异的考生被推荐出去上学,朱永康就是其中一位。

“那时我对语文、历史比较感兴趣,理想是去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或者去南师大念师范,毕业后当一名老师。”朱永康笑着告诉记者,“当我接到入学通知书后大吃一惊!南京中医学院(现更名为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卫生学校(专科)录取了我。”

一心想走出去闯荡的朱永康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毅然决然背起行囊来到南京。“第一天到学校报到时我闻到了一股浓浓的中药味,非常喜欢,从此我就跟中医药结下了不解之缘。” 朱永康说道。

从未接触过医学的朱永康在两年制中专学习中一刻不敢懈怠,最后凭借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表现留在江苏省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工作。

良师指点 领悟中医之道

当真正成为一名医生后,朱永康感受到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当医生非常难,但是很伟大。我本来中医底子就薄弱,中专学到的知识远远不够,我几乎没有出去玩过,认真工作之余不停地自学。”朱永康告诉记者。

80年代初,国家开始招考研究生,这对朱永康是一次良机。经过第一次考研失败后,他总结经验教训,补足弱势学科,在1983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本校的研究生。

读研期间,朱永康遇到了影响自己一生的恩师——许履和。许履和是江苏省首批名老中医,孟河医派、吴门医派的传人以及中医外科奠基人,亦是南京中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很有幸师从许履和先生,他中医功底深厚,治疗外科、内科疑难杂病的医术一流。”朱永康说道,“当时先生因年迈行动不便,我们都是去他家里学习中医知识,很多病人也会找他,除了跟着他熟读中医经典,我们还学习了很多中医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凡为医者,性情温雅,志必谦恭,动必礼节,举止和柔。除了中医知识,朱永康耳濡目染学习了许履和老先生身上低调谦和的为人处世之道。“先生非常敬业,对专业非常专注。他身上的中医精神深深影响了我。”

学习期间,朱永康较好地领悟了导师许履和先生的学术思想和中医药治疗外科疑难疾病的经验,并对其独特、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证治规律进行了整理和相关研究,参与研发的“许履和教授乳房病诊断系统”获南京中医学院一九八八年度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一九八九年度江苏省优秀软件奖,根据导师经验方“固精导浊汤”研发的“保精片”对慢性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性疾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研究成果一九九九年获江苏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

进修精进 不忘本职工作

研究生毕业的朱永康选择继续留下当医生,此时他已下定决心为这个职业奋斗一生。

1988年,朱永康抓住了去省人医进修普外科的机会,进修一年中,朱永康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累计完成了一百余台手术。

“进修期间所有的手术我都参与了,我肯干,不怕吃苦,逢年过节别人回家了,我都留下来值班。”朱永康告诉记者,“哪怕不是我主刀的手术,我仍会站在旁边观察学习。”

每做一台手术,朱永康都认真地将手术内容完整记录下来,并在后来的手术中,不断地比对琢磨、总结经验。此外,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朱永康对外科的各种急危重症的诊疗能坚持中西医并重,取长补短,将所掌握的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知识、技能(包括外科手术)有机的结合,并灵活运用于临床,熟练处理外科疑难疾病和危急重症。由于他具有扎实的中西医功底和处理各种临床复杂问题的能力,1991年,35岁的他被推选为外科副主任,成为当时医院最年轻的副主任之一,然而朱永康从没因为当上科主任而少看一次病和少开一次刀。

“无论是当主任还是当医生,本职工作还是要帮助病人,为人治病,如果脱离本职工作,就违反了中医精神,也背离了我的初心”, 朱永康告诉记者。

守正创新 传承中医药文化

从医40年间,朱永康担任普外科主任25年、大外科主任13年。他重视专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在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同时,不断引进和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使专科综合实力不断提高。2004年成为江苏省中医管理局重点专科;2007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中医临床专科,并按期顺利通过验收,综合排名处于领先地位。

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外科领域的独特优势,朱永康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对中医药在外科疾病围手术期的应用和中医药对外科疾病手术后快速康复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并多次在国家和 省级学术会议上进行交流介绍,得到了普遍赞同。

作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师和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生,朱永康还肩负着培养医学人才的责任和使命,数十年来始终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临床带教和硕、博士研究生、年轻医生的培养、指导,共培养指导硕士研究生27名、博士研究生6名。2005年被评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先进个人;2014年荣获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优秀教师称号;2015年被评为医院优秀规培科主任。

良医处世,不矜名,不计利,此其立德;挽回造化,立起沉疴,此其立功也。“中医是我毕生最热爱的事业,我要为之奋斗一生!”朱永康坚定地告诉记者。

【名医名方】

疮疡类疾病多由毒邪内侵、邪热灼血,以致气血凝滞而成,是中医外科疾病中最常见的一大类病证。朱永康向读者推荐“解毒利湿汤(合剂)”,可有效治疗疮疡类疾病。

组成:金银花10克、紫花地丁15克、粉萆薢10克、黄柏6克、薏苡仁15克、泽泻10克、川牛膝10克、牡丹皮10克、马鞭草15克、茯苓10克、滑石10克、盐车前子10克。

功能:清热解毒、利湿消肿。

主治:发生于人体下部(小腹、会阴、臀部、下肢等处)的阳证疮疡类疾病,如皮肤软组织感染性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的感染性疾病、痛风性关节炎、皮肤湿疹或足癣感染等属湿毒蕴结或湿热下注证者。

方解:生于人体下部(小腹、会阴、臀部、下肢等处)的疮疡,局部红热肿胀、疼痛搔痒,滋水淋漓,小便色赤或混浊不清,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洪数等,为外感湿热、湿毒之邪或素体湿盛,湿热邪毒内蕴或湿热下注所致。治疗以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为法。方中银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为君;萆薢、黄柏、生苡仁、泽泻利湿消肿为臣;牛膝、丹皮、赤茯苓、马鞭草活血通络、消肿止痛为佐;滑石、车前子利湿消肿、引药下行为使。全方共奏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之功。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浦琼月 孙骏 童棹凡

【来源:中国江苏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如果觉得《为医之道 至精至微丨江苏省中医院朱永康:杏林耕耘四十载(传承中医守初心)》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