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学会分享)名老中医经验与学术流派传承分会主委施维群:做好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人

2023-05-15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80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来源:《生活与健康报》

记者:吴登钱

通讯员:林瑶

导 语

今年,《生活与健康报》与我会联合,特别策划“中医药学会专版”,围绕学科建设、中医养生保健和常见病的中医治疗等对专科分会主任委员进行专访。现将专版内容分期转发,敬请关注!

中医药是中国传承千年的文化精髓,凝聚着深邃的智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中医药的发展与传承,是紧紧的通过“师带徒”的方式在传递,同时,又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背景,进一步发展。本期,本报记者采访到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名老中医经验与学术流派传承分会(以下简称:分会)主任委员施维群教授,请他来谈谈他在中医路上的故事。

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

做好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工作

记者见到施维群教授是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名中医馆,当时施维群正在坐诊。他带着两位学生正慢条斯理地给患者介绍疾病的病因以及后续治疗,并针对患者在疾病进展过程当中出现的一些异常情况与学生们探讨。

施维群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儒雅且平易近人,在与他交谈的过程中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让人非常安心。我想患者在他的门诊应该也是这样的感受吧?

在谈及分会的创立的初心时,施维群介绍,名老中医经验与学术流派传承分会一直秉承着“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理念,以挖掘发扬学术流派和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与创新并重为主旨,致力于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同时也能了解目前浙江中医药的发展情况。为此,在2017年设立了该分会,当时还是全国首个以传承中医药文化与学术流派的组织。

据介绍,浙派中医有多个重要的学术流派,如金华的八婺医学、绍兴的绍派伤寒、宁波的董氏儿科、浙江陈木扇女科、何氏妇科等多个具有针对性的中医流派。为了更好的记录这些中医流派的发展现状,分会还创立了自己的宣传阵地——月报《在中医药传承创新路上》。

“去年受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为了响应国家的防疫需要,分会暂停一切线下学术交流活动。目前,国内疫情已经基本控制,下一步我们将开展更多的学术交流,让更多的名中医的宝贵经验得以交流,让更多的学术流派得以传承和发展,在提高中医药人员的传承、创新能力,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上多做点实事。”施维群说道。

为中医事业奋斗近50载

以保障患者健康为首要任务

49年,对一个普通人来说,称之为“生命的近半时光”都不为过,而让一个人用近半百的岁月去做一件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施维群就在中医、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上奋斗了整整49年。

在担任名老中医经验与学术流派传承分会主任委员之前,施维群是肝病分会的主委,在中医肝病治疗上有较深的造诣。

施维群介绍,中医肝病的范围还是非常广泛的,像西医里的肝病就是指肝脏器官的病变,比如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肝脏器质性病变为主,但在中医肝病范畴中,它的涉及面就比较宽,除了上述这些病种以外,像一些情志相关疾病,如睡眠障碍、更年期综合征、抑郁症、焦虑症等与情志相关的病种,很大一部分都属于肝病的范畴。

中医将人体内脏器官分为五脏六腑,属于五脏之一的肝脏对人体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称之为将军之官,人身上的“气”是需要肝脏的疏泄功能来维护的。从肝脏的功能来看,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主藏血。主疏泄可分为调畅气机、调节情志。调畅气机,肝的疏泄功能,对全身气机升降出入运动之间的协调平衡,起着重要的疏通作用;调节情志,情志活动依赖于气机的调畅,以气血为物质基础,而肝能调理气机,影响着气血的运行。主藏血,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流量的作用,以适应人体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需要,并防止出血的发生。以及帮助调节脾胃功能,它的很多功能看起来更多的偏向类似于现代医学当中所提到的精神神经系统,也就是 中医里提到的“情志”,这些都是归与肝脏密切相关。

一部分有精神方面疾病的患者,可以从中医的疏肝理气入手,通过调和气血,使患者的精神得到舒缓,从而治疗肝病。因此,中医的肝病不是简单的肝部疾病,很多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的疾病,都可以从肝脏入手。因为中医治疗本身是一个整体观念,它包含了人与自然、人体内自然统一的观念。

施维群介绍,中医的整体观念,并不是把人分成某一个器官或者单独系统去治疗。比如说情志相关的疾病,它有很多的症状,像头晕眼花、睡眠不良、情绪激动,或者抑郁消沉,不仅影响人的健康,人际之间的关系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此时,仅凭安眠药的治疗显然是不够的,所以,通过中医来进行调理往往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

肝脏不好或者情绪不好,会影响人们消化功能。这就是为什么在中高考的时候,很多学生都胃口不好,睡眠不佳也差,通过补肾疏肝理气、调和气血,确实可以使患者得到舒缓解甚至取得疗效,充分说明了中医治疗的效果。这同时接说明中医与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疗体系,在针对肝病患者的治疗时,应当中西医结合,扬各方优势,以保障患者健康为主。

增甘少酸 乐观开朗

使肝气顺达防病保健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护肝呢?施维群从饮食、起居、运动以及精神调节四个方面介绍护肝秘诀。

饮食方面

建议“增甘少酸”,施维群教授介绍,五味入五脏,酸味入肝、甘味入脾。过食酸味会使得肝气更旺,因而损伤脾胃之气。因此,人们要少吃酸味的食物,以防肝气过于旺盛。而甜味的食物入脾,能补益脾气,故可多吃一点,比如大枣、山药、红薯、春笋等。

起居方面

宜早卧早起,并且多到视野开阔的绿色环境中去,“有便利条件的中老年人,也可以多到有山有水有湖泊有树林的郊区去旅游。满目的绿色会给人带来舒畅、朝气蓬勃的好心情,对肝脏的养生保健很有利。”施维群说。

运动方面

多到户外进行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要量力而为,不要过度锻炼。

精神调节方面

要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及时排解不畅的情绪,以使肝气顺达,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主委名片

施维群

浙江省新华医院主任中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建有浙江省施维群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工作室。

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流派传承分会副秘书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肝病分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世中联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世中联肝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顾问、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肝胆病分会学术顾问、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名老中医经验与学术流派传承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抗肝纤维化学组组长。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临床肝胆病杂志》、《中国肝脏病杂志》等期刊编委及审稿专家。近几年负责或承担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在内的各类课题1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和参编4部专著,获省部级科技讲步奖2项,厅局级科技奖8项次,国家发明专利2项,培养研究生、师承人员30余名。

原标题:《【学会分享】名老中医经验与学术流派传承分会主委施维群:做好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人》

如果觉得《(学会分享)名老中医经验与学术流派传承分会主委施维群:做好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人》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