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山林中的“骡马队”夫妻 在悬崖峭壁上干活养家(月收入4万)

2023-05-15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454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我国作为世界闻名的“基建狂魔”,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努力,公路,铁路已经做到了很大范围的覆盖,为人们的出行和运输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但是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着很多复杂的地形,这些地方由于地理原因,很难修成现代化的公路,这就导致了很多在这些地方修建的大型工程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只能运用原始的骡马队的方式。

在广东河源就有一个这样的骡马队,和大型的团队不同,他们只有六个人,由三对“80后”夫妻组成,条件简陋,但是他们却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这些山林中的骡马队夫妻,在悬崖峭壁上干活养家,月收入4万。

骡马队的前世今生

有句俗语叫:“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一遛。”骡子和马本来就是血缘关系,由马和驴杂交而来,既有马高大健壮的基因,又有驴负重耐劳的能力。

最早的时候在春秋战国就有骡子的出现,人们发现它耐力好,抗病能力和适应能力强,但是速度太慢了,在战争年代不是很适用,加上还没搞清楚它到底是怎么繁衍的,所以并没有广泛的使用。

在秦始皇完成统一之后,开始在边境大修土木,对于石料的运输要求急剧加大,因此骡子的需求也开始增加,这个动物正式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再后来,在北京,西安、成都等地都衍生出来了大型的“骡马市”用于牲畜交易,甚至在五台山还有专门的骡马庙会,这些都说明了骡马队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了日常使用的牲畜之一。

骡马运用最多的地方应该还是在南方,因为山路崎岖,运输及其不方便,而且路途遥远,不像官道上有驿站可以补给,这时候耐力强,负重高的骡子就派上了用场,在崇山峻岭中穿行,为当地百姓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古代有两条对外贸易的核心动脉,北有丝绸之路,南有茶马古道,丝绸之路由于西出玉门关,路过沙漠地界,风沙巨大,所以以骆驼运输为主。

而茶马古道向南,通向东南亚各国,山重水复,多有毒烟瘴气,所以多以用骡马队为主,因为交易商品多用茶叶,所以被称为茶马古道。

到了近代的战场上,在抗日战争当中,除了物资的运输需要骡马队的配合之外,更为重要的是炮兵部队也是需要骡马队的运输,包括战场上的辗转腾挪也是需要骡马队来完成操作的。

正是因为有了骡马队大量的牺牲,才有了炮兵部队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在开国大典的阅兵仪式上,炮兵队也是由骡马队拉着受检,肯定了骡马队在战争当中的作用。

到了现代,骡马队虽然已经逐渐退出了舞台,但是在很多项目上骡马队依然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主要分为两个种类,一个是运输,再一个是检修。

检修方面,由于铁路和高铁的线路很长,很多地方都经过了荒无人烟的山区,要到这些地方就只有带着骡马队。

曾经在央视新闻上有报道过福建的一只骡马巡检队,要负责270多公里铁路线,在这条线上有200多座山头,一年下来平均一个山头需要大概100吨更换和修复铁路的材料。

在运输方面更多就是民间的组织了,现在为了便民在很多高山上,虽然没有公路,但是需要修建高压电塔,基站等等必要的基础设施,这个时候就需要骡马队的帮助。

骡马队究竟是怎样工作的呢,让我们一起跟随一只来自广东的骡马队,看一下他们一天的工作究竟是怎样的。

骡马队的一天

一天的工作其实是从前一天晚上开始,这只骡马队是给广东省河源市罗村附近山上的基站建设送施工材料,基站建设对于材料要求很高,出不得半点差错,6位队员每天晚上要整理材料,复核再复核,一直到到十点多十一点才能上床睡觉。

凌晨4:30,这个时间点大部分人都还在温暖的梦乡当中,但是骡马队的队员们却要起床了。

小山村的清晨,翠竹、梯田、山径、密林,一派清幽雅静的山间风光,但是对队员们来说他们无暇去欣赏这片风景,简单地洗漱过后,三位妻子要开始准备早饭,而男人们要开始装货到骡子身上,今天要运上去几十吨的货物,得往返好几趟,要抓紧时间。

凌晨5:00,队员们再次清点了一下今天的货物,检查完毕,准备赶着骡马上山,为了保证运输过程的顺利,他们在内部进行了分工。

因为走的都是山路,而不是修建好的公路,时刻要注意因为下雨等天气原因导致的地质灾害。

就在前几天就有一头骡子滚落山坡,还好植被茂盛,倒没有受什么大伤,但是这让他们进一步提高了警惕,即使每天都要走一遍的这条路,他们也是十分小心,三位妻子就承担了检查路况的责任。

她们三个先走,观察较大坡度处道路情况,然后通过对讲机和丈夫联系,告诉他们路上应该注意一些什么,然后在约定的地方等着丈夫们把骡马队赶上来。

过了坡度比较大的地方之后,双方就要汇合一起赶骡子,这样可以加快速度,夫妻一起把货物运到山顶的工地处,来不及休息,得先快速卸货,不能耽误工人们的工期,卸完就赶着骡马队下山,要进行新一趟的搬运。

别看只需要从山下运到山上,实际上完成一趟运货足足需要1个多小时,只有在回到山下重新装货的时候,才能轮流休息一下,下一趟则由丈夫探路,妻子驱赶骡马,如此循环轮换。

一只骡子平均能负重900斤,六只一组,每次能运送接近3吨的货物,就这样每天也需要往返十几趟,花上十几个小时时间。

到了中午十一点多的样子,上午的工作才算结束,能够回到家短暂的休息一下。

为了省钱,他们并没有在附近的村子里租房子住,而是住在山脚下不远的板房里,那是一处之前建筑施工队留下来的,每个月只需要500元钱,虽然简陋,但是每对夫妻都有自己独立的房间,有热水,有电视,也有做饭的厨房,也算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不过骡子们不能放板房里,因为臭味太重了,租房的人很介意,所以他们只能自己在山上远一点的地方搭一个简易的棚子,安置这些“好朋友”。

经过了一上午的工作之后,三位妻子最想做的就是赶紧洗澡,洗头发,换衣服,即使生活条件一般,但是哪个女孩子不希望自己过得干干净净的。

在妻子们换洗的时候,三位丈夫也是闲不下来的,虽然有专门的饲料,但是喂草对骡子来说也是很关键的,他们得割草喂骡子,检查有没有受伤的,如果有就需要轮换下去休息看伤,这些骡子可是他们在云南精挑细选的,一头就要好几万,是骡马队最珍贵的财富。

等收拾停当之后才能吃午饭,这时离早上出门已经过去了快七个小时了,为了能赶紧工作,午饭都是把前一天晚饭的剩菜拿来热一热就吃,不过必不可少的是喝上两瓶啤酒解解乏,吃了午饭之后再收拾一下又要开始新的运输。

下午除了运输之外,还有接收新运来的建筑材料,要去镇上帮山上的工人们采买生活需要的物资,从工作和生活上都需要帮他们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等忙完这一切,已经是晚上六点了,一天的工作时间已经超过了12个小时,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而吃了饭之后还要收拾内务,整理明天的货物,忙碌的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这么辛苦的一天,他们工钱每队是1600元,虽然他们生活很节约,但是对于骡子的照顾十分周到,有时候还要换新的骡马,所以花销还是比较大

他们大概一个月的收入是4万元,看起来十分可观,但每年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因为一旦下暴雨或者冬季下雪就完全无法工作了,每年工作的时间只有三四个月,而休息的时间也需要照顾骡马,因为每一匹都价值不菲,所以每年的收入也就十二三万元。

很多人都很好奇,在这个交通便利的时代,是什么让他们选择走上这条艰难的工作,他们现在的生活又是怎么样的呢?

辛苦奋斗为家人

队伍里的小军是拉起这个队伍的人,他今年35岁,但是由于常年的风吹日晒,导致他看起来像是40好几的人。

小军就是广东隆或镇人,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积极肯干,初中毕业之后就开始打工,因为当地骡马帮很多,他也加入了骡马帮。

在他们本地有一只非常出名的骡马队,就叫“隆或马帮”,他们就是用最原始的骡马队的形式,遍布国内十几个省市,可以说是十分出名了。

小军通过在这里的工作,敏锐地发现了这个商机,骡马帮每次搬运都是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在天气不同的时候,价格还会成倍上涨,这让小军十分兴奋,要知道如果是去开货车,一个月也就几千块钱,没想到赶骡子这么赚钱。

在大马帮做了几年之后,小军起了自己创业的念头,想自己做一个这样的骡马队,自己接生意做,可以赚更多的钱

但是他一个刚干了几年的新人,大家并不信任他,只有他老婆妹妹一家人和一个远房侄子和他一起干,于是三对夫妻一起组建了一支新骡马队。

都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之前小军只需要负责赶骡子就行了,其他的都有队伍里的人负责,现在他成了领导者,才知道建一只骡马队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

首先他的客户来源就是问题,他们人少,不像别的队伍,都是十几个人,好几十头骡子,于是一直接不到生意,但是几万一头的骡子买来可不能空着啊,这让小军愁白了头发。

还好,同队的小黎打听到了一单买卖,解了燃眉之急,但是真要做起来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口粮就是一个大问题,几头骡子每天要吃几百元的口粮,由于一下子没做好准备,差点口粮就断掉了,这一切都给小军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骡马队的灵魂就是骡子,一头骡子但凡是受伤了,都是一笔巨大的损失,骡马队走的路都是艰难的山路,一旦天气再差一点,就更加艰难,骡子如果不小心死了,那半个月都白干了,还会拖慢工期。

有一次小军的队伍在拉东西的时候,一头骡子脚一滑,前脚被划拉了一个大口子,这可把他们心疼坏了,当时正好带了一瓶1000多元的白酒,是想买了带回老家给家人的,也不管这么多了,直接打开骡子的腿上,给它消毒,防止这头骡子因为伤口发炎死掉。

第一单生意做好之后,他们就在当地出了名,移动、电信建基站,供电修铁塔,修盘山公路,包括建寺庙,建坟墓等等,都会叫上他们。

在河源的这次生意是他们偶然接的活,只是他们工作的一个缩影,当时被大粤网做了报道之后,瞬间他们就火了起来,慢慢的他们也不满足于在当地和其他的队伍竞争,足迹遍布浙江、江西、安徽、湖南,甚至在骡马帮发源地云南都是小有名气。

去年因为疫情,外出不便,小军他们就开始琢磨着把自己老家的房子翻修一下,花了十几万在老家修了一栋别墅,他说以后再努努力攒攒钱,给儿子在城市里买个大房子,在老家建起来的别墅,等到他们老了,干不动了,就自己住进去。

为了扩大自己团队的规模,复工之后,小军把自己的弟弟也拉了进来,想带着他一起发家致富,让家里的人日子过得好一点。

说到家人,无论是小军还是小黎都觉得自己最对不起的就是孩子。

小黎19岁就结婚了,然后跟着马帮跑,最开始的日子也很艰难,赚的钱不多,也不能在家陪孩子,他自己都说,他们这行的孩子基本是留守儿童,常年都是爷爷奶奶带,他们除了跑马帮之外,闲的时候还要外出打工,除了春节基本是常年不着家的。

好在小黎的儿子也很争气,今年18岁的他考上广东省的重点大学,这也让小黎悬着的心放下来一半,在村子里走路也更加的抬头挺胸,赶骡子干活的时候也更加卖力了,因为他还想着为儿子攒一笔彩礼。

现在小军他们的骡马队也逐渐壮大了起来,有了十七八个人的规模,小军一直很想利用自己的能力为家乡做一些贡献,所以经常为电网和基站的修建服务,还上了国家电网的采访,对他来说这也是对家乡的回馈。

小军还有着自己野心,他在隆或镇政府带头下和乡亲们成立了一个自己的骡子养殖基地,因为当地的骡子都是从云南买入,成本花费太大,如果可以自己养殖出好的骡子,那可以减少至少一半的成本,大家的生意都会更好做。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美好的生活始终要用自己的双手来获得。

参考文献:

大粤网《街坊,河源密林深处的80后“骡马帮”夫妻》

国家电网《深山树铁塔,马帮来帮忙》

大河报《用骡马驮货奔忙在深山密林》

如果觉得《山林中的“骡马队”夫妻 在悬崖峭壁上干活养家(月收入4万)》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