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大连京剧院院长:国内不再有一个京剧院能够自己养活自己了

2023-05-07 分类:养生资讯

京剧是国内拥有最大影响力的剧种,被誉为“国剧”。京剧在我国传承了几百年,在历史上曾经进京为皇帝献唱,红极一时。

现如今,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人们的审美喜好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喜爱京剧的人越来越少,京剧也不复当年的辉煌,以至于大连京剧院院长杨赤发出这样的叹息:国内已经不再有一家京剧院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了。

那么,京剧现如今的状况到底怎么样?真的像杨赤先生说的那样,到了如此艰难的地步?

大连京剧院院长---杨赤

京剧发展史

京剧的前身其实是徽班戏。清初年间,徽班最开始流行于江南一带,以唱吹腔、二黄、高拔子为主,后来开始逐渐流动起来,在此过程中与其他地方剧种有所接触、融合,吸收了不少昆腔戏、啰啰腔的唱法。

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为乾隆皇帝的寿辰现场,正式开启了京剧几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光绪年间,慈禧太后挑选数位京剧名家入宫当差,不仅演唱,而且开始向太监们教授京剧。

而后,专门掌管演出的升平署开始每年挑选京剧艺人进宫当差。截至宣统三年,已经有一百多位京剧艺人在宫中献艺教学,声势浩大,京剧俨然成为了当时最流行的剧种。

京剧舞台照

1917年以来,京剧再次涌现出大量优秀演员,风格上也呈现出流派纷呈的局面,此时的京剧无疑进入了巅峰期。

1927年,《顺天时报》评选出当时最炙手可热的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程砚秋,这也是京剧达到鼎盛的重要标志。

2006年,京剧先是被国务院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梅兰芳

杨赤的京剧道路

京剧的历史上从来没缺少过名家大角,即使现在京剧的火热程度、受众群体大不如前,但仍有很多人对京剧喜爱有加,这个时代同样不缺少京剧名家。比如说发出“国内没有一家京剧院可以养活自己”的杨赤。

杨赤1961年出生在辽宁大连的一个普通家庭。杨赤的父亲是一名教师,母亲是全职家庭主妇,一家六口人全靠父亲的收入养活。在杨赤的印象里,小时候的生活除了贫穷节俭之外,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爸爸的收音机。

因为杨赤的父亲是一个戏痴,闲暇时间就爱抱着收音机听戏曲,并且在各种戏曲中最爱京剧。而从小耳濡目染的杨赤也能学着收音机里的声音咿咿呀呀地哼上几句。

杨赤

杨赤11岁那年,正巧碰上大连艺术学校恢复京剧班招生。得到家人的支持后,杨赤勇敢地报了名,也正式开始走上自己的京剧之路。小小的杨赤经过一系列的选拔,成功从诸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顺利考入了大连艺术学校。

到了学校之后,杨赤被分到了老生班,但是不久之后,杨赤得了重感冒,嗓子出了问题,这对学唱戏的人来说可谓是灾难。

很快杨赤就被学校劝退了,这让年幼的杨赤深受打击,站在学校门口不知如何是好,想到自己可能再也唱不了戏了,顿时眼泪下来了。然而,正当杨赤在学校门口痛苦的时候,一位京剧名家被他的哭声吸引来了,这个人就是曹艺斌先生。

曹先生听闻孩子痛苦的缘由,不由得心生疼爱,便让他唱两句戏听听,没想到杨赤一开口,曹先生就眼前一亮,当即决定好好培养他。从此,杨赤开始从最苦最累的基本功练起,一点一点在京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杨赤

1982年,杨赤拜入京剧大家袁世海先生门下,杨赤本就对戏曲颇有天赋,加上平时练习的时候十分刻苦用功,所以深得袁先生喜爱,杨赤也得到了袁先生的倾囊相授,成为了袁派京剧的传人。

1984年,已经学有所成的杨赤被调到了大连京剧团,厚积薄发的杨赤很快就在戏曲界打出了名堂。声名鹊起的杨赤成为了大连京剧团的中流砥柱,带领京剧团先后访问过日本、英国、法国等国家。

1996年,杨赤又进入中国戏曲学院继续学习、继续积累沉淀,从学院毕业之后,杨赤的京剧造诣更臻成熟,成为了京剧的代表人物。

杨赤

京剧的困境

随着年岁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杨赤在沉醉于京剧表演的同时,也渐渐开始为京剧的未来感到担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新时代的年轻人有了更为丰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京剧这门传统艺术似乎不再能激起年轻人的兴趣,这让杨赤感到焦虑。

2002年,杨赤的恩师袁世海先生辞世,杨赤深受打击,但同时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在当下这个时代,京剧面临着被淹没的风险,杨赤决心要扛起京剧这面大旗,决不让国粹就此消亡。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杨赤就很明显地感觉到了京剧的没落,尤其是在他成为大连京剧院的院长之后,发现京剧院已经一穷二白。

袁世海

为了能够继续办演出,杨赤只能带着京剧团到处请人吃饭拉赞助,到最后别人一听杨赤喊自己去吃饭,就一个个吓得直摇头。

不过好在杨赤的苦心坚守终于有了回报,在杨赤等人的努力下,大连市政府注意到了这个艺术团体,并最终颁发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还给了大连京剧院很多政策上的优惠,大连京剧院因为这些政策的扶持才得以存活下来。

不过光有经费支持还不行,即使有了舞台、有了演出,如果无人观看,到头来还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京剧舞台照

杨赤先生回忆说:

“剧院最开始演出的时候没有钱做广告,就靠着准时准点的演出来拉观众。有一次演出只来了两个观众,台上的演员却有足足六十个。

当时我正在外面演出,院里打电话问我‘只有两个观众,我们还演吗?’我说演!必须得演,两个观众就是我们的希望,只要我们戏演的没问题,时间久了一定会有观众来看的。”

当时京剧的受众情况可见一斑。

舞台照

京剧面临的又一个困境是演出内容无法契合时代发展。

京剧诞生于明清时期,其内容也好,所蕴含的思想价值也好,反映的都是当时的社会情况。

现如今,社会飞速发展,几百年前新潮的艺术内容未必能够得到现代人的认可与喜爱。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就要求京剧与时俱进,做出创新。

然而如何把握好创新与传承的尺度,怎样才能真正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将传统京剧艺术的精华与当代社会的现状、思想价值取向结合起来,这有一定的难度。

京剧舞台照

传统艺术的出路

就像杨赤说的那样:国内已经没有一个京剧团能够自己养活自己了。现在京剧所面临的困境真的就是这样,不仅仅是大连京剧院,其他京剧院也同样是“揭不开锅”

比如上海京剧院,政府给的演出补贴足足有1.3亿元,而仅靠京剧院演出赚到的钱,仅仅1300万,相差十倍。所以杨赤说:“想要将我们五千年来传承下来的珍宝留住,国家的支持和帮助是必不可少的。”

其实不仅仅是京剧,我国很多传统艺术都在面临着灭绝、失传的风险,要想挽救这些民族瑰宝,我们必须做出努力,而且是京剧院、政府、社会三方共同努力。

首先,打铁还需自身硬,京剧想要适应现代社会人们的艺术审美和追求,就必须与时俱进,做出创新。

上海京剧院

以往的京剧剧目是根据过去年代的社会背景创作出的,那么面对新一代的受众群体,京剧如果能够结合现代社会背景,创作出新的剧目,创新表现形式,相信对于年轻人会有更大的吸引力。

有着第一女老生之称的王佩瑜,就是将流行元素加入传统京剧唱法,并且借着新媒体平台和娱乐传播,成功收获了一大批粉丝观众。

再者,艺术的发扬离不开观众的支持和参与。现代社会,人们有着极为丰富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很多人提起京剧都是刻板印象,根本没有深入了解,又谈何喜欢?

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京剧的宣传,让这门艺术真正走近大众,必须让更多的人了解京剧和传统艺术,体会其内涵,了解其价值,再去谈喜不喜欢。

观众

当然,政府也应该继续对京剧、对传统艺术的扶持,不管是政策上还是经济上。近年来,政府组织的京剧进校园、京剧团纳入国家编制都是很好的扶持举措,并且也真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相信这些举措能够推广下去的话,一定会对京剧的发展大有帮助。

京剧传承所面临的危机反映出的是我们文化传承面临的困境,这值得我们注意和警醒。

传统文化承载着我们的民族记忆和价值取向,对于我们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果传统文化的影子渐渐从社会消失,那我们的民族记忆和民族情感又该何处安放?所以,我们要共同努力,让我们民族的瑰宝再现辉煌。

参考文献

《大连晚报》,2019-04-17,《58岁杨赤戏曲人生》

如果觉得《大连京剧院院长:国内不再有一个京剧院能够自己养活自己了》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扩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