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玩梗(伤身)

2023-05-05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77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来源: |文化产业观察 ID:CulturalIndustryNews」

文章来源:文化产业新闻

作者:李贺

美编:马海燕

近期,有人在豆瓣上开设了“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小组,在里面进行语言表达的求助。

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加速了互联网语言的流行,YYDS、绝绝子、凉凉等词汇大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成为一时的潮流。但是,随着网络名词的泛滥,你们是否还记得,这些词汇在汉语词典里是如何表述的?

诚然,网络词汇的流行便捷了我们的生活,但是中华语言讲求的语句、格式、词义,似乎正在被这些网络用词所省略,我们语文课上的所讲所学似乎正被逐渐忘却。我们现在,似乎正处于一个“失语”的时代。

互联网言语泛滥,梗代替了我们的语言

网络流行词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因为谐音。例如:针不戳是“真不错”的谐音,错是平舌,而戳是翘舌。因为主播茄子的普通话不太好,所以从他口中就说出了这样一句被网友音译过来的梗,还被网友各种调侃。比如:沉舟侧畔千帆过,住在山里针不戳。除了由于方言、普通话标准所引起的谐音梗,数字谐音梗也已成为流行。例如表白所用的1314(一生一世)、520(我爱你)等等。

此外,一些生活中的形象也被人广泛运用。例如小丑竟是我自己,运用了马戏团里的小丑角色。他们画着夸张的笑容,用滑稽的动作表情来供人取笑,而自己的苦涩只能藏在厚重妆容之下。这个形象,就像生活不如意却还要努力保持微笑的人,常用来比喻卑微的舔狗,用于自嘲。

缩写、重复也被人化作梗来使用:绝绝子(表示惊叹、夸奖)、YYDS(永远的神)、社死(大型社会性死亡)等等等等。

网络用词产生的原因有很多,除了以上列举,还有因为对社会热点的讨论而产生的梗、因为搞笑话语而产生的梗等等等等。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在一夕之间产生并流行,且为年轻人使用。

“中青校媒”曾面向全国近1000名高校大学生展开调查,结果显示:72.48%的被调查者愿意主动“玩梗”,26.61%表示“顺其自然”,仅有0.91%的被调查者非常抗拒接收最新的网络流行语。可见,年轻人玩梗已成为一种潮流。

从问卷调查来看,年轻人热衷“玩梗”的原因主要在于:方便与朋友交流(47.78%),利于语言表达更有趣(75.71%),有助于语义表达更加准确(20.26%)和为了展示自己的标新立异(9.88%)。可以看出,多数年轻人“玩梗”还是看重了其中的趣味与社交功能,单纯的为了标新立异而玩梗的,只占一小部分。

网络用语的广泛使用,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便利:确认过眼神,同是网上冲浪的人;说话更加简洁、方便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玩梗为生活增添了趣味性。好处多多,促进了“梗”的发展。

现下,年轻人玩梗确实已成为一种时尚,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便利。

玩梗焦虑?梗本身就是一种语言错误

玩梗归玩梗,我们需要清楚,在学术层面,“梗”就是个错误。

“梗”系讹字,正字应为“哏”。“梗”这个意向是台湾人以讹传讹,人云亦云误传出来的。

当代优秀的华语小说家、台湾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硕士、台湾辅仁大学中文系讲师张大春先生更为直接地将“梗”定义为“无知的创造”,他说:“以传播媒体的现况推之,我可以更大胆地估计:就是出于电视公司听写字幕的人员“无知的创造”,我们如今才会经常将该写成“哏”的字,写成了“梗”字。无知、懒惰且望文生义的不只是这些听写字幕人员,还有上节目以及看节目的演艺人员、名嘴和传媒受众。大家不需要通过考试或学力认证,非但将“哏”误认并错写成“梗”字,还硬是使得“梗”字居然有了“好笑”、“可笑”之义。”

可见,“梗”本身就是一个错误,与现代汉语相违背。

在互联网语言缤纷繁杂的今天,我们使用它,给交流带来便利,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它的负面影响。

玩梗过多,也会让人缺乏精准表述语言的能力。就以失语者互助联盟为例,不就是有些人忘记了怎么用标准词汇来表述这些网络用词吗?长期使用这些便捷词汇,会让人放松对自我的要求,从而放弃探寻更精准的词汇表达。在这种情况下,只会导致个人语言表述能力不断退步,在进行论文、报告等学术性文章写作时产生困扰。

网络用语更迭太快,很多人跟不上所谓的潮流。所谓网络用语,往往会在一夕之间进行更迭。“我可能xx了假xx”“我们是谁”这些17年流行的梗正在渐渐退出互联网舞台,“YYDS”“绝绝子”“xx有什么坏心思呢”等正在流行。短短几年时间,不知有了几轮更迭。更何况,现下流行的很多缩写梗,例如“xswl”等词汇,第一次接触时总有人全然懵逼,还有“YYDS”可以解析为“永远的神”,也有人解析为“永远单身”,让对方难以琢磨。

梗本身是一种万事适用的语言,会让人分不清嘲讽还是赞扬。以绝绝子为例,它即可用于对美好事务的赞叹,类同于“真美”“漂亮”等词汇;也可以表示吃惊,类同于“害怕至极”;还可以用于贬低,类同于“震惊”等等等等。此番一词多义,确实可以节省时间,但是也会让对方产生疑惑心理:你这是在夸我呢,还是在损我?

更有甚者,还有祖安文化等负面语言的流行,严重败坏社会风气。祖安,原本是网游《英雄联盟》虚拟的一个地下城,也是众多游戏玩家的小号聚集地,很多玩家在这里一言不合便口吐脏字。在这种“猎祖猎宗”的氛围里,谐音梗“NMSL”是大家的口头禅,只要游戏玩得不好、操作失误,整个家族都可能被谩骂诅咒,以至于有人说:“在祖安,只有强者才配拥有家人”。当低俗也随网络用词的流行而流行,何其可悲!

玩梗须有度

自古以来,造梗玩梗现象一直存在,汉朝王莽新朝时就有“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这个梗,用以讽刺厨师也能当官员的现象。这个梗,不过是村妇、农夫、樵子之流的作品,当时也许算不得高级,却因为内涵丰富、朗朗上口,流传至今。

古人玩的梗能流传到今日,可见这个“梗”确实有存在的必要,毕竟有需求才有市场,有市场才有流传的可能。我们不能否认这些梗的价值,但是也不能把它们过度拔高。如果有一天,梗取代了学术,那必将会是一场灾难。

因此,在使用这些梗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度,可以娱乐身心、做调侃用,但是绝对不能让它们进入学术领域,更不能让它们取代传统语言的地位。

作为互联网的受益者,我们随着互联网的成长而成长,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发展,我们享受了互联网的便捷,也遇到了互联网的糟粕。作为承前启后的一代人,我们需要做好“把关人”角色,不要让互联网迷失了眼睛,不要让梗代替了语言。

结语

说是失语焦虑,但是这群“玩梗者”在网络上的话语比谁都多,表情包、故事梗、趣味段子张口就来。但是!一旦进入到学术领域,便成为了“失语者”。

互联网的高度发达带来了网络语言的简洁化,有一定的便利性,但是也存在很多负面影响。随着网络段子的流行,新梗老梗层出不穷,消磨了人们的精力。但是在玩梗的同时,不要丢失了我们的语言。

素材来源:中国青年报、百度百科、齐鲁壹点、微博、豆瓣、人民日报

END

如果觉得《玩梗(伤身)》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