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养生防疫」低调“养生高手”枸杞(这几种搭配能让效果翻倍)

2023-01-29 分类:养生资讯

立秋过后,很多人跃跃欲试开始秋补。说到秋补,有样食材绝对少不了,那就是枸杞。不论喝水、泡茶还是煲汤,往里丢几颗准没错。

从中医的角度说,枸杞味甘、性平,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它对于肝肾亏虚、腰膝酸痛、头晕目眩、虚劳咳嗽、目昏耳鸣等症状,有调理作用。

枸杞内还含有甜菜碱、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和钙、铁等营养素。这些物质具有降血压、降血糖、降胆固醇、软化血管、保护肝脏、提高人体免疫力等作用。此外,枸杞还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劳之效。

枸杞是个好东西,但也要会搭配才不浪费。小编今天就给大家推荐几种枸杞的绝佳搭配~

枸杞加一物泡水,养生作用翻几倍

1. 枸杞+菊花:养肝明目

菊花和枸杞泡水喝,有养肝肾、明目的作用,特别适合长时间使用电脑的人。

做法:将枸杞、白菊花同时放入杯中,用温开水冲泡,加盖焖15分钟后可开始饮用。

建议:白菊花平肝明目的作用比其他品种的菊花要强,所以如果想养肝护眼,建议选白菊花;如果想清热解毒、疏风散热,那么可以选黄菊花或野菊。

2. 枸杞+黄芪:补气益肾

黄芪味甘性温,补气最给力,具有补气固表、利尿的作用。李时珍称黄芪是“补药之长”,有“补气诸药之最”的美誉。

所以,秋冬补肾气,可不能错过黄芪了~

做法:将黄芪用清水浸泡20-30分钟;浸泡后和枸杞一同放锅内,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20分钟即可饮用。

3. 枸杞+熟地黄:养血滋阴

熟地黄是由生地黄炮制而成的。生地黄性寒,味甘、苦,主要用于清热凉血。

而熟地黄味甘,性微温,长于养血滋阴、补精益髓,可用于肝肾阴亏之腰膝酸软、月经不调、遗精、早衰等,也可用于因肝肾精血不足而引起的头晕、耳鸣、两目昏花等。

做法:将枸杞与熟地黄放入杯子里,加温开水冲泡;也可以加入适量水一起煎煮。

4. 枸杞+麦冬:滋阴补血

用于热病伤阴、阴虚肺燥之症,有协调作用。适合经常口渴或有糖尿病的人。

做法:将麦冬、枸杞和桂圆干用清水冲洗后,加入温开水冲泡。

5. 枸杞+薏米:健脾祛湿

薏米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的作用,加上枸杞一起泡水喝,能一扫体内湿气。

做法:将薏米拣出杂质,用清水淘净并控干水分,放入平底锅中,锅中不可放油,开小火翻炒烘焙薏米,直至炒出薏米香味即可关火。放入枸杞,加水浸泡几分钟即可饮用。

健康吃枸杞讲究4大原则

少量多次,均衡搭配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生吃,可以充分保存枸杞中的营养成分。

将枸杞放在沙拉、酸奶、麦片里,混合后食用。

可当成零食直接食用,一般每天不超过12克。

在烤制松饼、饼干、燕麦麸皮煎饼时添加枸杞也是不错的吃法。

枸杞的叶、花、根都是宝

枸杞苗和嫩叶可作为蔬菜食用,在广东、广西等地非常流行。

枸杞苗快炒后,与烧好的黄鱼搭配食用,或用来炒肉丝、笋丝,或凉拌、氽汤、煮菜肉粥等,都很营养美味。

枸杞花、枸杞根可入药,均有滋补强身的功效。

枸杞种子榨油,可制成润滑油或食用油。

枸杞并非万能食物

枸杞虽好,但不是每天吃得越多越好。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中药,枸杞并不是对所有人都适用。

脾胃虚弱、高血压、腹泻、感冒的人不宜服用。过量服用枸杞会导致上火、眼睛红肿等不良反应。

挑选枸杞时要仔细辨别

品质上佳的枸杞皮干而肉满,果实偏湿润,多为赤红色或偏暗红,而非鲜红色。

如果遇到颜色可疑的枸杞,可以先闻闻味道,如果有明显的酸味或刺激性气味就不要选。

【来源:资兴市文化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如果觉得《「养生防疫」低调“养生高手”枸杞(这几种搭配能让效果翻倍)》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