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寿光:从山东小县到“中国菜乡”的专属奇观

2023-01-29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83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一进入10月份,全国各地的蔬菜都迎来了“涨价潮”,一斤菠菜就能卖到10元以上,其他的黄瓜、西兰花也是身价倍涨,“菜比肉贵”的现象在网上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作为全国最大蔬菜集散中心的寿光,一举一动都影响着菜价的涨跌。

寿光,位于山东半岛中北部,是由潍坊市代管的县级市,东邻潍坊市寒亭区,南接青州市和昌乐县,北濒渤海,总面积2072平方公里,人口约110万。

寿光地理位置

这样一座山东小县,却被冠上了“中国蔬菜之乡”的盛誉。

这一切当我们走进这座城市时更能感知,蔬菜改变了寿光,寿光影响了全中国。

全国的“菜篮子”

“在寿光,没有买不了的菜,也没有卖不了的菜。”别的地方卖不了的蔬菜到寿光走一走,仿佛镀了金,很快就能脱销。将各地单一的蔬菜品种聚集在寿光物流园,然后十几种蔬菜拼在一起再运出去,价格卖得更好,销量卖得更高。

凌晨两点,寿光的农产品物流园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卸货、验货、交易、议价、运菜,在六栋交易大厅里都上演着这样的戏码,大车小车,人来人往,里面堆积着成山成海的蔬菜。

凌晨四点忙碌的物流园交易大厅

在物流园,蔬菜交易品种300余种,每年的蔬菜交易额70-100亿元,日交易量最高峰可近万吨,是中国最大的农产品交易集散中心。

在寿光,不只是运输本地生产的蔬菜,还有来自云南、广东、福建等地方的蔬菜,从南方运到北方中转,实现“南菜北运,北菜南调”,然后再运输到其他各个地方的市场和商超。在餐桌上,我们就能享用到从百里之外的土地里滋养出来的蔬菜。

一个小县城能影响近10亿人的餐桌,寿光蔬菜成功崛起的背后,不是偶然。

前世寿光 今生菜乡

17.3万个蔬菜大棚,密密麻麻地排列在寿光总面积207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寿光蔬菜大棚的“冰山一角”

寿光有着“弥望皆平田息壤,无绝崖倒壑之观”的平原地形,再加上雨热同季,光照充足的温带季风气候,是天然适合作物生长的地方。

今天的寿光,有着“中国蔬菜之乡”的盛誉。自1995年被国务院命名后,寿光“菜乡”的身份便逐渐深入人心。

寿光的蔬菜之路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89年以前。

1500年前,寿光种地历史悠久,被誉为农圣的寿光人贾思勰写出了第一本农学巨著——《齐民要术》,详细地记载了蔬菜栽培的技术。

1978年,寿光的蔬菜种植面积只有8亩,还看不出今后蔬菜帝国的模样。

1980年,寿光的农民纯收入99元,只有当时山东省和全国农民纯收入的一半。寿光开始调整农业布局,确立南部种菜、中部种粮、北部产盐的农业新结构。当时的寿光还有个口号,“要想发展快,抓紧种蔬菜。”

1984年,蔬菜种植面积从8万多亩增加至近16万亩,寿光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5元,首次同时超过了山东省和全国水平

数据来源:寿光统计年鉴,小鹰财经社整理

198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这份文件正式启动了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

1988年,国家首次提出菜篮子工程,继续为寿光蔬菜扩大销售和参与流通的想法提供了政策支持。

第二阶段是1989年-1995年。

1989年,也是如今说起寿光蔬菜之路常被提到的一年。寿光的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等17人率先建起了一种借助日光提温的冬暖式大棚,开始了一场反季节栽培蔬菜的技术革新。

冬暖式大棚的出现,让蔬菜的品种和产量得到增加和提高。

1990年,寿光全市一口气建立5000多个冬暖式大棚,每户平均收入达2万多元。

1995年,已迅猛发展到接近20万个大棚,寿光农民的收入开始节节升高。

2020年,寿光的蔬菜年产量已达到400万吨左右。

数据来源:寿光统计年鉴,小鹰财经社整理

寿光除了在本地建设冬暖式大棚,还不断外派人员去往全国各地指导大棚技术。如今每年有8000多名技术人员去往国内三十多个省指导蔬菜生产,寿光大棚在遍地开花。

第三阶段是1995年至今。

寿光从以增加蔬菜产量为主开始往提升品质方面发展,开始生产无公害蔬菜。

1995年,寿光开通了到北京的绿色通道,紧接着是到上海、哈尔滨的“直供直销”渠道,后在俄罗斯、日韩等国家地区开设蔬菜专卖店。

2010年,建立的“中国寿光蔬菜指数”,成为了全国菜价和交易趋势的风向标。

2014年,全市建成了蔬菜高科技示范园、文家、三元朱、钓鱼台、洛城等五大无公害蔬菜基地。

2018年,建成的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成为国内唯一的蔬菜质量标准平台。"谁制定标准、谁就拥有话语权",寿光因此站稳了标准化高地。

“如果说以前的‘寿光模式’侧重于输出产品、输出人才、输出技术,那么现在的‘寿光模式’则正在向输出标准、输出机制、输出体系方向转变。”寿光市委书记赵绪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寿光一直致力于推动蔬菜产业的现代化进程,“寿光模式”还在继续探索产业路径和时代趋势的融合。

东斟灌村的五彩“椒”傲

在寿光,每个村子都有自己的特色产品,“一村一品”是典型的代表,像我们去到的东斟灌村,就是以彩椒闻名。

东斟灌村在寿光的最东边,现在有2073人,耕地4486亩地。

东斟灌村的彩椒之路:

小鹰财经社整理

东斟灌村本地生产的蔬菜走寿光物流园的不多,而是另外成立了斟都果菜合作社,进行统一收购和销售。在寿光,像东斟灌村这样的大部分村子都有自己的销售渠道。

彩椒市场里正在包装的工人

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东斟灌村打造出了自己的代表产品,在村子专门开辟了一个彩椒市场。

除了本村的彩椒,其他各地的彩椒也会运到这里来进行统一的分拣,再运输到国内外的市场和商超。

彩椒的收购价是一斤六七块,如果加上包装费和运费,价格可以达到一斤十块。去年,村子的销售额达到了1.4亿元。

小鹰财经社整理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定证书

为了吸引年轻人回村,东斟灌村实施“雁归”计划,这几年村子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村里为年轻人规划房屋建设,开辟休闲广场,关注和满足年轻人的住房和精神需求。

营销上的“绿色奇迹”

实际上,寿光蔬菜离我们每个人都不遥远。从大棚到餐桌,从物流园到市场,全国近10亿的人都吃过从寿光来的蔬菜。

以前只在行业内被人熟知的寿光,正逐渐被大众所看见。

小鹰财经社整理

寿光蔬菜的影响力,不仅仅在国内。

2000年创办的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简称“菜博会”)已举办了22届,从第一届只有300个蔬菜盆栽的展示到现在5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内31个省市的3000多万人次参展,一个县级农业展会已经发展为万众瞩目的国际性农业科技盛会。

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

距离第22届菜博会结束过去了6个月,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区内已经挂上了第23届菜博会的横幅。下一届的菜博会,将依然令人震撼。

发于农耕模式,却致力于蔬菜产业的打造,寿光凭着它的强大实力扭转了国人对传统农业的惯性思维。

原来,发展农业没有捷径,但依然有条路能通向罗马。好的政策,好的领导人,站在时代趋势潮流的前端,齐心协力地往一处地方使劲,众行才能致远。

-转载合作-

本文为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如果觉得《寿光:从山东小县到“中国菜乡”的专属奇观》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