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气功 入静(调呼吸 易筋经 太极拳 拉筋方法 健身气功)

2023-01-21 分类:养生资讯

我练习健身气功,才真正安静下来。以前的安静是表面上的,内心深处的潜意识并未安静,时常有某个事情要出问题的念头冒出来,使心不安;而且不能彻底摆脱贪、嗔、痴。现在没有事了,想管事也没有用了,心真正安定了;而且没有攀援对象,贪、嗔、痴也消失了。真正安静下来后,发现禅定时的气感去粗浊变细清了,容易聚集起来。入静,调呼吸,意守气海,可以把全身的气聚集在那里,形成一个有力度的强气团,在气海慢慢地飘。意念可以操纵这个气团,但是当意念让它停留在气海时,它会在气海憋一会儿后会突然爆发,不受意念控制地上涌,沿脊柱(中脉)上行,这说明它并非心理暗示。

气团到腰锥时,有热辣辣痛感,但很舒服;到大椎时常常被堵住,感觉挣得筋骨格格响;进到枕骨处也常这样;这时细调身体姿势,常有助于气过关;气到眉心轮,又会被堵住,这时会挣得头大幅度摇动,有些气能通过然后到达百会,像要把那里的板结的东西挣裂开来。气感更强和更安静时,可以感觉气团的路径中心像有一根细管(正好与脊柱中心一致),像电线一样,从气海连到头顶百会,气就像电流一样上下运动,氣团的中心是个小球,它行经的管道位于脊柱的中心,细若麦秆,这正是脊髓的位置,这时小球的运行是不受阻的。所有的气感当然都是大脑产生的图像,但是真气气感不是心理作用,而是真实的生理现象。大脑中产生的气感,不是虚拟的图像,而是根据接收到的相应部位的真实信号加工出来的。

因为真气可以违反意念而自己运行,而且真气可以产生显著的生理变化,例如:“入定”时感到“乐”,极大的快乐;“热”,身体发热;无论修炼时生理感受多强烈,事后都会身体轻安,感官敏锐,智力提高。

气功,从设计创造到实践完善,再到发展升华,经历了不同的实践和阶段,也就有了不同阶段的“圆”的形体设计和要求。那么不同阶段的习练者或施教者,也就产生了不同的“圆”的认知和解释。这不同阶段,恰若处不同方位看圆,譬如坐在井底而观天,所认知并解释的是井口之圆;若立于平野而遠眺,所认知并解释的是天地相合的周边之圆;若腾于九霄之上而俯瞰,所认知并解释的是隆穹的天之圆和圆融的地之圆。

受不同阶段的阈限,就决定了不同人的视觉、认知和格局。坐在井底和腾于九霄,怎可能是一个圆?这就无可厚非地产生了相互的认同、错觉和否认,有的固己地宣称自己的是圆,别人的不是圆,或不像圆,或不成圆,或不是郭功的圆,如此等等。气功亲传给弟子具本艺的“击天鼓,摇天旗”功法,其形态设计同前期和中期的功法差别甚大,既有承前,更重升华。因其功理功法的深奥精臻,而为后人所无释,故惹来许多是非口水来。如两臂抻直延展天边,或前后上下“击鼓”,或左右横摆“摇旗”。便就有人说,小臂不曲没有圆,手没定在“丹田、裤兜”,就未融阴阳,气功。

如若亲身躬行苦练,细细体悟和感悟,便可得知此功法已突破了躯体之圆的局限,升华到天人合一之境地,形成通天融地的巨大之圆。臂圆。两臂带手交替上下前后左右摆摸,向上之手摸天,采天之精华以补阳;向下之手摸地,采大地之灵以泄邪补精。两臂轮回形成阴阳之圆,此谓乾坤之圆,太极之圆。其恰若神话中的哪咤手舞乾坤之圈也。胯圆。行走时,提胯带大腿,大腿抬起带小腿,脚跟提起内侧先着地,脚内侧线在体前走一条直线,同时大腿根内合裹臀,两腿交替前行,形成两胯顺时针纵向之圆。中华传统武术强调内外合,刚柔相济、虚实分明、动静相随。用意不用力等理念。这些理念的产生与发展,除了具有较强的实战指导意义外,还具有符合养生健体客观规律有密切的关系。太极导引功有机地揉合了这些传统武术理念,提出了与传统武术习练相似或一致的习练要求。

腿圆。前弧时,大腿带小腿,膝盖弯曲,大小腿呈90度,脚跟内侧先着地,继而脚掌内侧、脚心、前脚掌、脚趾,呈碾压式前行。后弧时脚趾尖撑地,按摩大敦、隐白诸穴。形成大小腿前后运动之圆,以及脚掌碾地前行,呈五行相生互濡之圆(水、木、土经气鼓荡上行,遂与金、水下行的经气相济,故称五行相生互濡之圆)。其恰若哪咤脚踏风火之轮也。

骨节诸圆。抻筋拔骨,五弓对拉,身体365个骨节的骨隙拉开,随躯体四肢运动,各骨节按照各自的运动方向,形成不同方向的各自的、计以数百个圆,真正实现了“一动而无有不动”。实则“圆不仅显于表,且隐于内也”(这里关键是骨隙拉开了,各骨节才能自由活动,或借力转动。骨隙不开,骨节难以活动)。综上可见,“击天鼓、扬天旗”功法,不是没有圆,而是融天、地、人之圆于一身,突破了古气功传统的意态上“天人合一”,而是在意态和形态上要同时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道要秘诀歌》前面是讲的元神,是“以元神,入气海”,经过这种实修的证验后,才进入“将元气,入黄庭,气神和合混混际,又得一玄最圆明”的渐修阶段。按照道教文化的次序,是元精生元气,元气生元神的顺生。可金丹是要逆修、返还的,是“顺为凡逆为仙”的由元神到元气再到元精的渐修过程。很多人不明白金丹的“元精”才是道家最微妙、最幽深、最惟精惟一的东西。从这个顺逆规律,可以找到阐释我国道家金丹返还文化的一种理论模式。

我们有了前面的河车初动后,才能进入“将元气,入黄庭”的渐修,进入修真的境界,丹书才有“元气”和“黄庭”的概念,才有这样的专业金丹名词术语。金丹文化不是一开始就有“黄庭”一说的,所有丹书凡是涉及“元气”、“黄庭”的内容,一定是指先天的东西,不是后天参杂的元神和气海,这个是区分我国丹经丹书真伪的基本知识。张三丰前面说的“神气交融”状态,它是夹杂着后天的意识在里面,所以说是“元神”和“气海”,只有过渡到先天元气或黄庭的真意阶段,修出玄关后,才会有金丹的“和合”之功。这个是丹书的火候道理,无论道家还是禅宗,都说“和合凝聚,决定成功”。我们从张三丰这篇文章中的一字一句去分析,就会发现张三丰的金丹歌诀,乃千古真传,字字珠玑,绝无空话废话。可以看出,前面的“真心”是慢慢修出来的“便得”的“玄关”,而后面的“又得”,具体的是讲又得的“河车真动”。易筋经,太极拳,拉筋方法,八段锦,六字诀,五禽戏,健身气功。

如果觉得《气功 入静(调呼吸 易筋经 太极拳 拉筋方法 健身气功)》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