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俭以养德 孙叔敖做了楚国的相国(他去世后家人贫困 以打柴为生)

2023-01-19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10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中国文化向来重视道德的修养,以德制胜是许多仁人志士追求的理想,因此,德行的感召力常常是极具威力的。

春秋时期的楚国国相孙叔敖(约公元前630年—公元前593年),芈姓,名敖,字孙叔。在他很小的时候,遇见了一条两头蛇。据说看见两头蛇的人必死,他就打死了它,同时,怕被别人看见,又将蛇深埋在田野里。

回到家里他便哭了起来,以为自己必死。母亲知道他的事后,劝说并表扬了他,孙叔敖恐惧的心才平静了下来。

后来,楚国的楚庄王称霸,因天天与相国虞邱讨论国事,回去很晚。王后樊姬不耐烦地说道:“相国算什么贤人!我在后宫做夫人,遇到绝色的美人,没有不献到大王面前的。堂堂一个相国,竟然没有推荐有才之士给大王,莫非他的平庸淹没了众多的士人?”

虞邱知道了,感叹道:“我的才智竟不及一个妇人,太惭愧了。”于是他走遍全国,访贤问能,最终发现了才能出众的孙叔敖。虞邱建议楚庄王任用孙叔敖为相国,孙叔敖还未上任,全国的百姓都知道他的仁德,都欢迎他为相。

楚国因此在孙叔敖的治理下,国力逐渐变强大了,最终辅佐楚庄王称霸诸侯。

关于孙叔敖的事迹历史记载很少。据说,他为政清廉,生活简朴。孙叔敖去世后,他的家人以打柴度日。有一个仰慕他的人,相貌酷似孙叔敖,他装扮成孙叔敖的模样,去见楚庄王,细说了孙叔敖家人贫困的处境,楚庄王这才给了孙叔敖家人一些封地。

这个故事中的孙叔敖位高德重,。他身后家人的贫困,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由此可见他高尚的品德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孙叔敖舍家为国,从修养仁德的角度讲,应该是极其合乎为政的道德理想的。孔子就曾说过:“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道是中国文化的精神所在,也是历代贤臣名相所追求的至高境界。

东汉的张衡曾这样说过:“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他的意思是说,做官不是为了谋取私利和贪图俸禄,应有远大的志向和高尚的品德。

西晋的羊祜,其德政的品格被人们称道,东晋的陶侃,为政宽宏,敦谨清廉,由枞阳令升为江夏、武昌太守,后官至刺史、都督、大将军。

陶侃每次升迁,大权在握,但他从不夸耀自己,而是勤于政事,兢兢业业,温和谦让,以礼待人。

为收复中原,他一日搬运百块砖片,早上搬出,晚上搬回,以磨炼意志。

他说:“作为圣者,还珍惜每寸光阴;普通人,理当珍惜每一分光阴,怎么能够追求安逸,醉生梦死?生时无益于当下,死后给后世什么也留不下来,这是自暴自弃呀!”

陶侃的确是仁德的努力践行者,他以德而闻名,以德而升迁,升迁不是为了富贵、荣禄,而是为了民生社稷。

以道德修养而为仕,理应是为政者的追求,这在现今时代也是应该弘扬的。官职的升迁是有限的,而道德的努力修养是无止境的。倘能如此,为官为民、升降与否就都能坦然处之了。

如果觉得《俭以养德 孙叔敖做了楚国的相国(他去世后家人贫困 以打柴为生)》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