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 其中食具品种繁多(各具特色)

2023-01-1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44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积淀厚重,其中食具品种繁多,各具特色,而在五十多万年前新石器时代中最初的食器到后来历代的陶瓷、青铜、铁、漆等形式食器的出现,印证了中国文明进步的发展历程。因此中国古代食具与传统饮食文化互为重要组成部分,相辅相成,即食具是饮食理念与文化的外在表现,饮食文化则是中国传统食具的精神载体

食具的发展演变中国古代的食具在烹饪宴饮活动中不仅有着重大的实用价值,还在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拥有一定的艺术价值、文物价值和历史资料价值,是餐饮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之,对中国传统食具发展历程的研究,将给中国饮食文化的探索注入全新的血液

食具的产生具,即人类用以盛装食品的器具,而器皿又叫器具,是指与食品有关的器具。古代的器具分为炊具、进餐具、盛餐具、储藏具四大类。现代的器具一般有餐具、厨具、茶具、酒具等之分。从中国历代的器具演变过程中,可窥见中华民族悠久的饮食文化,在人类还没学会用火之前,他们食用的食物、方式与动物没有什么两样,也就是直接食用植物的果实和动物的血肉,这种“茹毛饮血”的饮食方式根本不需要饮食器具的使用。当人类掌握使用火后,我们的祖先并没有任何成型的炊具和餐具,只是把捕捉到的猎物放到火上烧烤然后直接送入口中,同时借助树枝或木棍最为食用的工具,而这些工具成为了当今人们使用的筷子、餐叉等饮食器具的最初雏形

食具的演变旧石器时代中后期,我们的祖先从将食物生食到发明了火进入熟食阶段,且掌握了使用石子和石板作为导热炊具实行间接烧烤的技法和发明用水煮的方法,不仅改进了饮食质量,还使得食品更易消化、吸收,这无疑更加延长了人类的寿命,使其体质越来越强健。新石器时代,这个时期的进食方式,一般为席地而坐和环火而食。由于养殖业、种植业及制陶业的逐步诞生,以致农业也得到大力的开拓,使古人逐渐定居下来,且产生了对容器和食器的要求,进而促进了陶器的发展,被一些研究者誉为“彩陶文化”。整个新石器时代诞生的炊食具很多都延续发展至商周甚至以后各代,比如碗、罐、盘、盆等盛食的器皿成为了各个时期最普遍的食具,而有些食具却昙花一现,早早的在东周以后便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食具的分类随着历史文明发展的进程,以及人类饮食方式、生活、习俗的不断演变,饮食器具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种类繁多,形制多样。就其使用功能而言,可以将饮食器具分为食具、酒具、水具三类,炊食具通过烹、煮、蒸、炒等手段,用以将食物原料加工成可食用物品的器具就是炊具,而其分类为灶、鼎、鬲、甑、釜等这些用于烹调食物的器具,且主要以灶为核心食具。灶:一种最古老的掘地而炊,称为“火塘”;一种就地而起,称为“火灶”;另一种可以移动,称为“火炉”

用于煮肉和调和五味。盛行于商周时期,消亡于秦汉后期转为香炉。其形制由圆形陶质变为圆形三足或方形三足。而青铜鼎多用于礼仪场合,陶鼎主要还是为日常生活使用,盘:除了主要用于食具外,还在食品、菜肴的制作和烹饪过程中作为盛具使用。根据盛放物的性质、需求与用途,盘的形制、质料多有不同,主要有陶瓷、青铜、金银、玉石、漆木等。形制多以圆形平底,偶有方形或矮圈足。碗、盂、钵:碗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后历久不衰直至今日,其形制似盘而深,体形稍小。据记载在商周时期稍大的碗称之为盂,而在汉代字书方言中也提到:“盌谓之于盂”,“盌”即碗。盂既可盛水,又可盛粥盛羹。后碗逐渐变小或无足,这类器皿则称之为钵,或写作缽,其底平,口略小,形圆而稍扁,主要为僧人之食具。碗在发展中的不同称谓无疑反映了同一用具的不同材料。

如果觉得《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 其中食具品种繁多(各具特色)》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