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中医所说的“心肾相交” 是什么意思(养心养肾各2法 还望收下)

2022-12-22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81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导语:在中医的认知中,人的五脏和金木水火土五行有所对应,既能相辅相成,又能互相制约。很多中医的调理养生联系之法,也是根据这样的基础理念所制定的。相对的,如果我们身体某些器官出现健康异常状况。同样也会出现受到波及的其他器官,因此我们在养护或者调理的时候,需要全面的照顾到受波及的器官,共同滋补,才能更好地获得健康。

相信很多朋友在一些中医的讲座,或者书籍中,听说过心肾相交这一概念。并且很多专业的中医,对于肾脏的养护,也是从心肾相交这一角度出发。但苦于中医知识相对片面的关系,很多养生爱好者对于心肾相交的具体概念并不了解。今天基于文章开头的基本理念,中医来为大家进行讲解。

文章开头我们有提到,在中医的观念中人的五脏和金木水火土五行所对应。

心脏居于上焦而属阳,五行属火肾脏在五行中属水,居于下焦而属阴。根据中医阴阳水火升降的辨证相对理论而言:位于下者,以上升为顺;位于上者,以下降为和。

用于心脏和肾脏也是同理,肾脏的健康往往和心脏挂钩,同样心脏的健康也取决于肾脏是否和谐。两者就如同水火一般。

调理得好了,水火相互平和,则会对身体起到蒸润的效果,健康气色也会更好。

调理得不好,水火相互制约,反而会打乱身体正常的生理秩序,整个人的气色也会变差,身体的健康程度也会下降。

由此而言,所谓的心肾相交。指的就是两者相互成就,相互发展,想要养生效果变得更好,就要两者同时进行滋补,保证疗养之效相辅相成,才能更利于身体健康。

在古中医巨著《医原》中也有说到:“谷气归心,奉君火而化赤,赤血得金气敷布,下行入肾化精”。从侧面也体现出心脏和肾脏相辅相成,共同维持身体精血的转化和流通,继而维持我们的身体健康。

相信很多养生爱好者也有了眉目,为什么自己光养肾,或者光补心,起到的效果并没有太好,实际上就有可能是心或者肾的其中一方面存在养生疏忽,健康程度没有达到预期要求,如果养心和养肾能够齐头并进,效果自然也会更好,也就达到了所谓“心肾相交”的目的。

先说养心:

养心第一法:不要透支

任何中医养生的前提,都是减负,对于心脏来说尤为如此。

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如果我们过于劳累,导致身体汗虚劳损,自然对心气也是一种损失,时间久了自然也会导致身体总体的健康程度减弱。

当然,这并不是倡导大家不进行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身体代谢,对健康好,但是要遵循不要透支的原则,过量运动,损失心液,定然是对健康不利的。因此我们可以选择例如慢走,散步,跳绳等中度运动方式,既锻炼了身体,也没有损失过多的心气,这才是养生的更好选择。

另外,例如午睡,适当服用黄芪按摩心俞穴等,都是缓解心脏劳累,避免透支的好方法,欢迎大家进行尝试。

养心第二法:学会适当情绪控制

中医中的七情六欲,同样也和身体健康相关联。古语有云:喜伤心。突然间的暴喜以及长期的情绪波动,都对心脏的运转产生负担,一个合格的养生人,最好要做到恬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情绪,往往才是养生当中最为基础的东西。

再谈养肾:

养肾第一法:吞津养肾

人身体最宝贵的两种东西,分别为精和血,也就是精气和血气。而组成这些事物的原本物质,就是我们人身体里的津液。例如汗液,血液,唾液等等,都可以称为津液。而津液转化为精气的构成器官,就是肾脏。

吞咽津液,也就是唾液,可以起到一定滋养肾经,保肾的作用。中医将口腔中的唾液分为两种,清澈的为涎,浓稠的为唾。这个唾就是肾所住的转精津液之一。大家可以尝试一下,如果嘴里每有一口唾液就将其吐出,一段时间后就会感觉到腰部酸软疲劳。这大抵就是津液损失,肾气转化不足所致。

养肾第二法:养肾先暖足

足部在中医脉络分布相关中,非常的重要,足部穴脉众多,而最明显的是肾经的联通。肾经起源于足底。足部如果受到寒气的侵袭,肾脏也就会受到影响,肾脏的养护也就会出现纰漏。

因此,我们在平时想要养肾,就要先做到暖足,平日里多用热水泡泡脚,避免将脚底正对比如空调和风扇等温度过低的地方。

顺带一提,足底的涌泉穴是肾出之处。“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有养肾需求的朋友在泡完脚以后,不妨也对着脚底的涌泉穴按摩一番,一般每次十分钟左右,可以起到很不错的养肾固精的效果。

结语:心肾相交,水火相互制约,也相互成就,主要就是其中的度和平衡点,需要我们自己通过中医调整的方式去掌握,如果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心肾双行滋补,自然对于身体健康也大有裨益。朋友不妨尝试一下文中的补养方法,或能有不错的作用和帮助。

如果觉得《中医所说的“心肾相交” 是什么意思(养心养肾各2法 还望收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