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在养老院照顾阿尔茨海默病老人的00后:职业焦虑少了

2022-12-08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80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阿尔茨海默病通俗叫法是“老年痴呆症”,它是一种不可逆、不可痊愈的精神疾病,患病老人会逐渐退回到小孩的状态,出现失忆、失语、失认等表现,最终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那里有他们坚持和最在意的东西。在北京有家照护患此病老人的养老机构,本文的主角是其中的一位00后员工童童,谈起这些老人她说:“你要进入到他的世界,而不是去推翻他的世界。否则,他的脾气会越来越暴躁,身体会越来越差,情况会越来越糟糕。”

出品 YOUNG财经生活方式组

作者 易颖 王微微 图由被访者提供

编辑 孙瀛洲(syz@youngcaijing.com)

工作一年半之后,童童不再戴耳机了。

哪怕是周二休息日,可以骑着小黄车出门闲逛也不戴,就怕漏掉周围任何细微的声音。这是她工作后留下来的习惯——“随时关注周围的环境和动向”,避免发生事故。

她在一家养老院工作。养老院在郊区,离城里有点远,坐地铁5号线到天通苑站,从A口出,再转三站公交,才能到。从实习开始,她在北京的工作和生活都集中在这一块。周围环境不错,很安静,下雨天还有青蛙的叫声。

养老院院不大,一栋5层的小楼加一个活动的小院子,有八十多位老人,和三十多位工作人员。童童是这个院唯一的社工,负责筹备老人所有的活动和文艺演出。

一年的职业习惯,让她培养起一定的警觉性。走在走廊里,她会特别注意每个房间的声音和动静,“有时候听到有东西掉地上的声音,我都会条件反射的站起来去寻找声源,我要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童童一天的工作,从在板报上更新当天的新闻和天气开始。虽然养老院的日子今天和昨天一样,明天和今天也一样,但是老人也需要了解外界的信息。

早上8点,老人们陆续洗漱、吃早饭完毕,她带着老人们在院子里活动一直到10点半。下午,组织大家打牌、下棋、唱歌、做手工和游戏。节假日,给大家组织活动;去年冬天的活动是种南瓜,本来不会种,又想吃,就做了这样一个活动。到现在一条藤上,已经长出四个南瓜。

在养老院工作,需要随时观察老人的状态。童童还观察到人的眼睛,老人胡思乱想的时候,“眼睛里没有神”,或者会说一些平时听来很难理解的话。

“我是不是被社会抛弃了呀?”行至暮年的老人,避免不了纠结诸如此类的问题。

这时候,重点不是去回答问题,更不要反驳,而是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可以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比如吃东西——‘你刚刚说饿了’,老人会回答‘是吗’”,“这时候一定要说‘是’,还要问‘吃饼干还是面包’,必须给出明确的询问,这样他们就会陷入思考吃什么。而之前纠结的东西,也就不存在了。”

养老院的工作人员,一般两个月可以回一次家。但她实习不久,就碰到新冠疫情,第一次回家的时间,也就延长到半年之后。

回家不像是放假,更像是从一个家回到另一个家;以至于7天回来之后,看到养老院门口的奶奶,就像是久别重逢。

工作久了,也不完全觉得这是一份工作,更像是一份责任。

老人们经常给她塞东西吃,平常伙食又好,工作一年下来,童童长了20斤。于是减肥成了烦恼,“爬梯子多了会喘。”

今年5月,一位爷爷觉得附近超市的水果太贵,还骑着三轮车带她去附近的天通苑大集买水果。

大市场的东西又多又便宜,水果新鲜,论斤卖,菜上面还有水珠,和橱窗里里摆得精致整齐的盒子完全不同——回来之后当然被说了。

那次之后,老人也觉得自己年纪大了,腿脚没那么利索,以后要买什么就由她坐公交车去代为买。

人到老年,记忆力慢慢衰退,也逐渐不认人,哪怕是曾经最亲近的人。这种症状,医学名“阿尔兹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

童童大学的专业是“老年服务与管理”,主抓实操课;而在“老年人生活照料”、“骨骼学”、“电器的使用”这些实操课程之外,也会介绍老年人的一些常见病症。

她在课堂上接触过“阿尔兹海默病”这个名字,和曾经看了一堆资料的我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

而在养老院工作,这个纸上的名称,变成现实中活生生的人。百科上介绍的“一种发病进程缓慢,随着时间不断恶化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会变成肉眼可见的日常。喜欢打麻将的老爷爷,去年打得还不错,今年可能都不会洗牌了。

这时候,老人退回小孩的状态。一些人觉得不可理喻,她却发现里面的可爱之处——人到了这个时候,还在念叨的,一定是自己一生中最在意的。

“有一位奶奶,一生和自己的女儿圆圆相依为命,这时候一直念叨的也是圆圆”,“一位教音乐的刘老师,我们唱歌的时候都是随便唱,不太在意唱得怎么样,但是她会特别强调音准的问题。”

“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那里有他们坚持和最在意的东西。你要进入到他的世界,而不是去推翻他的世界”,“否则,他的脾气会越来越暴躁,身体会越来越差,情况会越来越糟糕。”

也是在那之后,她会去网上搜有关“阿尔兹海默病”的论文和文献,和现实中患阿尔兹海默病的爷爷奶奶对比,“然后我发现书中只是一概而论,而现实中他们的症状都有自己的特征。”

从事养老院工作,服务过失智失认的老年人群,童童觉得自己更快地长大了,跟同龄人之间的话题越来越少,也会觉得他们挺幼稚的。也是来养老院工作之后,童童改变了自己年轻人的生活习惯。“我晚上10:30准时睡觉,早晨7:30起床,一日三餐准时吃。去医院检查身体数据都比去年身体数据好。我们院的爷爷奶奶大多经历过战乱生活节俭,耳熏目染下我乱花钱的毛病也改了,也不浪费粮食了。”

面对这些老人,童童说自己内心很沉重,因为“他们大多数年轻的时候,在各行各业都是厉害人物”。

这些老人有的是老师,有的是工程师,有的是设计师,曾经都有体面的工作和幸福的生活。而老了,他们却控制不住自己的言行举止,掌握不了自己的生活。“有时候我看着,也害怕自己老了会变成这样,我只能尽我所能给他们提供一点帮助。”

养老院里的温馨时刻,是细微的,外人可能不会在意的。童童说有时候去查房,看到护理师傅给奶奶洗脚,把奶奶的脚抱在怀里,老人的微笑让她感到很温暖。而她当夜班的夜晚,有的老人怕她害怕,就在她旁边下象棋,老奶奶就在旁边观战,“那是我一瞬间感觉自己在家里”!

在养老院工作,当然无法避免生死。童童第一次直面死亡,是在实习两个月之后。

一位爷爷半夜十二点情况不太好,打了急救电话后,120来院后进行抢救最后去世,家属无法及时到来。于是,半夜两点,她跟着救护车去医院,就坐在爷爷的旁边。

那是她第一次去医院太平间,家属不在,作为工作人员代为签字。

事情办完,已经是凌晨三点半,送她回去的司机担心她的安全,在路上跟她说:你还年轻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等到做不了了后悔也晚了。

没有这样的嘱咐,她也会担心自己的时间不够了,有时候也会觉得自己年龄大了。

也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在养老院工作久了,为了充分理解老人们的想法,尤其是一些失能老人,思维就要和他们无限接近。

长此以往,童童有时候进电梯,过了五六分钟才反应过来,电梯还在四楼:“我进了电梯,为什么没有摁呢?”自我怀疑思维能力是不是越来越差。

所以工作一段时间之后,童童强迫自己把工作和生活分开,下班后不再思考任何关于工作的事。

她从小喜欢《西游记》和《水浒传》。《西游记》里,没有任何原因地喜欢猪八戒;也会幻想自己像《水浒传》里的人物一样,拿着剑行走江湖。还有《亮剑》里的李云龙,有勇有谋有担当,她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才9岁。

工作之后,她会在休息日找个时间,把自己放空一天,找个很远的地方,买杯可乐坐一下午。

童童也思考过死亡这个问题。她说小时候没有特别害怕;到了现在,也觉得它可以解决自己的一切问题烦恼和痛苦。

有时候还会想自己是怎么死的,躺在床上第二天被人发现去世了,或者是意外。

不过,“我觉得我可以坦然面对,可能还是没有面对过死亡吧,可能死亡真的到来了,我会特别害怕”,“谁知道呢?”

来养老院工作,面试者被问的问题是:“你能吃苦吗?这份工作很苦,你做好准备了吗?”

因为在养老院不管是实习生还是院长,所有人刚来都从老人最日常的吃喝拉撒做起。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消化能力不好,大便干燥自己便不出来用开塞露也出不来,护理师傅就要用手扣出来。童童是00年的,同班7个实习生也都是90后,年龄小,护理师傅们不让这些小朋友在现场,怕她们难为情。

而其它的,做鼻饲、更换纸尿裤、协助老人大小便...........这些却是所有护理人员要做的。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过不了这一关的人就离开这个行业了。

而过了关,留下来的年轻人,则肉眼可见地发生着人生的改变。

除了此前说的生活方式的改变,童童说她的性格和脾气也不一样了。“之前遇到点事情经常会毛毛躁躁的没有耐心,不能吃亏,心里总憋着一股气。现在对待人和事态度变得越来越平和,看得越来越开什么东西都不强求,是我的就是我的,不是我的怎么着都不是我的。前两天我去医院检查看的中医,医生说我现在气血通畅,精神状态比之前都好,现在整个人看起来都明朗不少。”

对年轻人来说这种变化是成长,可以帮他们解决一些人际关系问题,“说话办事也没有之前的孩子气了,现在我可以一个人去好多地方,遇到事情也不往后躲了,自己可以解决好多事情。”

童童满心欢喜自己的这种改变,认为“遇到事情不再躲避”是一种成熟。她为自己未来的规划是成为一名“养老培训师”。

与同龄人不同的是,她的职场焦虑、未来焦虑减少了,但新的恐慌出现了:“有时候我不知道我在想什么,有好几次我进了电梯以后没有摁楼层,什么都没做什么也没有想,就站在电梯里。过了有五六分钟,忽然才反应过来。一看电梯还在四楼。”

“好像跟这里的老人,没有区别了。”她慢慢地在微信对话框里回复了我们。

如果觉得《在养老院照顾阿尔茨海默病老人的00后:职业焦虑少了》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