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申论热点:“权健事件”后(应如何治理违法广告乱象)

2022-11-26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56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背景链接

近段时间,有媒体先后曝光一批以中医药之名的违法违规广告,不仅危害了生命安全,还抹黑了祖传中医药的名誉。诸如:权健火疗、苗衣传人等等打着中医药名头的专家名药出现在百姓的生活圈,细挖一下,这些虚假中医药广告的背后“主咖”不仅以名医、专家自称,还大肆宣传自己的药方包治百病,在名医名药利益链的背后还牵出各种传销的身影,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综合分析

中医药是国之精华,历经历史沉淀,中医药文化在中国大地博大精深。中医药的代代传承源于真实技艺和百姓对其的信赖。然而,如今中医药市场上虚假广告频频出现,以贩卖伪劣药品损害人民的健康,打碎原本中医药品牌价值,败坏了中医药传承者的名声。

2018年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专门召开会议,对于整治中医养生保健市场乱象、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进行了专题研讨。

面对违法中医药广告市场猖獗态势,打击违法中医药广告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各级部门应形成合力,以立法为入手,做好监督执法工作,严厉打击虚假中医药广告,让违法者得到应有的惩罚,从根本上遏制虚假广告的蔓延,做到治标治本,切实保障好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相关问题

一是监管执法不力。1、相关法律法规修订滞后,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处罚规定得不清晰,处罚力度偏低,导致相关法律法规对市场的影响有限。2、违法成本低,处罚力度弱。3、部分执法人员不作为,地方保护主义。4、虚假广告泛滥。5、中医药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不够。

二是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1、中医药管理体系不完善,相关部门对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支持和保障不够。2、违法药品广告的信息发布不及时。3、消费者维权困难,投诉渠道不畅通,缺少相应的投诉受理平台。4、市民较难接触到正规的中医辨证施治指导。

三是行业自律体系缺失。1、从业人员资格审查不到位,养生保健服务能力参差不齐。2、法律意识淡薄,行业内部诚信建设不到位。3、对于从业人员培养力度不够,相关培训机制不健全。

四是消费者对中医药保健品认识不足,盲目购买。1、消费者缺乏理性鉴别能力,对保健品的认识存在误区。2、听信保健品广告及推销人员推荐而去选择相应养生保健方式或药品。3、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维权意识、识假辨劣能力差。

相关对策

一是加大对违法中医药广告的监管力度。1、修订药品广告相关法律法规。2、加大对中医药违法处罚力度和曝光力度,增加惩罚性的民事赔偿、公益诉讼,提高违法成本。3、应追究行政执法人员的渎职行为,警醒地方保护主义。4、各个相关部门既要各司其职又要形成合力,共同遏制违法中医药广告。查处虚假宣传等传误导消费者的行为,规范保健品价格,惠及更多市民。5、促进公共医疗普及宣传,改善医疗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支持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开办专门的节目栏目和版面,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和知识普及活动,使大众了解保健品的真正性质、作用,能够更好地选择最权威、专业的医疗保健产品和服务。

二是建立健全医疗保障体系。1、完善中医药管理体系,加强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支持。2、搭建统一的药品广告信息发布平台。3、建立投诉受理平台,设立统一的举报电话。4、应扩大社区等基层中医诊所规模,在财政条件允许的地区建立定期中医体检、保健制度,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养生观念。

三是加强行业自律。1、建立有效的行业自律规范,改革完善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2、完善中医服务人员培养方式,加大行业人才培养扶持力度。3、规范中医药从业行为,弘扬大医精诚理念,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加强行业内部诚信建设。

四是消费者要提高对中医药保健品的认识。1、民众要理性认识保健品和中医药保健品。保健品不是万能的,“是药三分毒” ,在身心健康的情况下,误服保健品很可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2、勿轻信宣传,增加辨别能力和维权意识。不要轻信所标百分比,如吸收率、有效率、治愈率、使用率等。消费者在购买保健品时一定要注意包装上有无生产产地、厂商、小蓝帽的批号等,并索要有效票据,当自身权益受损时,应及时向有关监管部门投诉。3、民众可以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请医师或中医师诊断后,根据医师的推荐选用保健品或中医药保健品。4、民众要逐渐树立正确的养生保健观念,应通过调整心态、加强体育锻炼等方式增强体魄,尽量减少对外在的保健食品或药品的依赖。

权威论述

医药领域是一个信息严重不对称的领域,消费者和医务人员、商家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打着中医药旗号进行营销推广的保健产品、服务不断涌现,有些最终形成欺诈。

——北京大学卫生法学研究中心教授 王岳

民众要理性认识保健品和中医药保健品。保健品不是万能的,“是药三分毒”,中医药保健品主要通过以偏纠偏的方式改善人体机能。因此,在身心健康的情况下,误服保健品很可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北京中医药大学法律系医药卫生法学副教授 邓勇

高频金句

1、民众要逐渐树立正确的养生保健观念,应通过调整心态、加强体育锻炼等方式增强体魄,尽量减少对外在的保健食品或药品的依赖。

2、遏制虚假中医药广告,是对人民生命健康和财产权的维护,是对中医药声誉的维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3、如果监管执法不力,就会导致消费者维权比较困难,有些事件如果不是公开发酵,消费者个体的力量是非常微弱的。

4、加大司法环节打击虚假中医药广告的力度,让违法者得到应有的制裁。

案例拓展

美国

美国法律规定:制作并发布不实非处方药广告,将处以6个月以下有期徒刑,单处或并处5000美元以下罚金;再犯者处以1年以下有期徒刑,单处或并处10000美元以下罚金。联邦贸易委员会有权要求广告发布者停止播放违法广告、作更正广告并处以罚款,从而让消费者了解该广告真实的一面。

法国

法国对药品广告的要求严格而具体。如在对专业广告的要求中,特别强调对组成某种药品名称的所有文字必须采取统一标准处理,无论是字形、字体,还是颜色都应该完全一致,以避免为突出广告效应而损害该药品名称的整体性。

日本

日本有一套完整而严格的监管药品市场的法律制度,其中最重要的法律是《药事法》。它规定医药品广告不得夸大,任何人宣传医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等产品的名称、制造方法、效能,无论明言或暗示,都不准弄虚作假和夸大。

本文由申论一点通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于“申论一点通”微信公众号(shenlun1dt)。

如果觉得《申论热点:“权健事件”后(应如何治理违法广告乱象)》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