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中医 脾胃不工作(人就会生病 养生 健脾益胃 中医学)

2022-11-19 分类:养生资讯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主受纳水谷,脾主运化精微营养物质,人出生后,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有赖于后天脾胃摄入的营养物质。脾胃功能旺盛,则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才能健全,才能为化生精、气、血、津液提供足够原料,才能使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以及筋肉、皮、毛等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反之,脾胃虚弱,运化功能减退,则机体的消化吸收机能亦因此而失常,可见脾胃作为气血生化之源在人体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中医认为,脾的运化、胃的受纳传导与肝的疏泄功能正常与否有密切关系。当肝失疏泄、横制脾土时,务必疏理肝气,使肝木的以条达,这是治疗脾胃病的重要一环。若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木旺乘土,将影响脾胃功能的正常发挥,临床常见胃脘胀痛,且痛连两胁、胸闷嗳气、泄泻便溏的“肝胃不和”或“肝脾不和”证候。以疏肝解郁、理脾和胃为常用治疗方法。

中医学称脾胃为“水谷之海”,有益气化生营血之功。人体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营卫、气血、津液、精髓等,都化生于脾胃,脾胃健旺,化源充足,脏腑功能才能强盛;脾胃又是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脾胃协调,可促进和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协调平衡。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强弱是决定人之寿夭的重要因素。明代医家张景岳提出:“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可见,脾胃健旺是人们健康长寿的基础。

中医认为,而人身元气是健康之本,脾胃则是元气之本。元代著名医家李东垣提出: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人折寿的观点。在他的《脾胃论》中:“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非胃气不能滋”。并指出:“内伤脾胃,百病丛生”。说明脾胃虚弱是滋生百病的主要原因。

中医认为,脾胃不工作,人就会生病

中医认为,人体在疾病发生的过程中,人的机体会自动产生防御,即是正邪之气的对抗,如果正气(元气)强盛,身体可能略为不适,但很快则可以康复。相对邪气盛则百病从生,多感不适。在这个疾病产生和病后康复的过程中,脾胃功能正常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此可见,脾胃功能正常对人体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又会经常在无意间伤害了他们,而我们自己却不知道。究竟脾胃受伤会引起哪些疾病呢?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一,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则元气衰弱,身体不能抵抗外邪的侵袭就会生病。外邪致病因素有风、寒、暑、湿、燥、热“六淫”,只有在人体的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六淫”才能成为致病因素,侵犯人体而发病。中医认为,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人体气血充足,则元气充足,身体就健康;元气受到损伤,人就会生病,而元气靠胃气滋养,如果脾胃受到损伤,饮食水谷的精微便不能濡养全身,人体的元气自然就会衰弱,元气一衰,人体的防御机能减退,不能抵抗外邪的侵袭,各种疾病就会由此产生。

二,脾胃气机逆乱致病。脾胃运化过程中,脾主升清,胃主通降,脾升胃降可说是脏腑间上下、阴阳的一种平衡与协调作用。脾升胃降必须协调,相互配合,气机才会通达顺畅,如升降出入不利,气机紊乱,平衡失调,则影响五脏六腑功能,出现气机逆乱的病理状态。如脾的升清功能失常,精气不能上承,心、肺等脏腑组织就会失去濡养,则会发生气短、乏力、纳呆等心、肺气虚的症状,或失眠、健忘、纳呆、乏力等心脾两虚的症状。如脾气不升而中气下陷,则出现崩漏、阴挺、脱肛、疝坠等病症。胃主降浊,如胃气不降则会出现胃脘胀满、疼痛及便秘。如胃气不降反而上逆,就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都说明,脾胃功能失调,可致气机逆乱,百病从生。

三,脾胃受伤,则痰饮内停、瘀血内阻致病。人体的气化过程,是指各种物质的复杂变化,尤其是饮食水谷的受纳、消化,以及营养物质的吸收、布散和代谢后糟粕的传导和排泄等。气化过程是在多个脏腑参与下共同完成的,而脾胃在气化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人如果脾胃的气化不及所需要物质,或人体不需要的气化产物沉积太多在体内,则会形成水肿、痰饮等停聚体内,即脾失健运,则津液停而为痰,故谓“脾为生痰之源”。若痰瘀邪毒不能排出体外,久之,可导致瘀血内阻,产生疼痛、痿软等证。气化太过,则会产生津液亏损、血少、出现血虚、消瘦等症。

所以,金代医家李东垣提出“脾胃内伤,百病从生”理论。他认为对于内伤疾病,以脾胃内伤最为常见,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情志不调都会损伤脾胃功能,使人生病。

如果觉得《中医 脾胃不工作(人就会生病 养生 健脾益胃 中医学)》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