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郜永华《运营现场》:项目运营中需要KPI吗(KPI考核误区是什么)

2022-11-1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07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KPI计划是所有公司在管理过程中最常采用的方式。但事实上,你会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正如我上面所言,很多人忘记了为什么而管理,管理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就弄出了一堆貌似管理工具的KPI。在实际运用中,看似有用却走入了KPI的误区。

在谈论KPI之前,我想谈下我个人在运营管理中对KPI的认知。

在我有限的认知里KPI都是基于结果导向,进而形成的具备可量化的管理工具,这是KPI出现之初所期望的结果。

请注意,KPI的结果导向。但是,很多企业在执行KPI的时候,恰恰又忽略了结果导向,寄希望通过KPI来监管导致结果的过程,即在KPI当中加入了过程管理。

这就意味着,管理者往往将自己的注意力过多地放在过程的同时忽略了结果。

做个比喻,我们就好比是动物园的大象饲养员,我们的目的就是把大象照顾好让大象健健康康的,这是管理的目的,可是加入KPI之后就相当于把大象切块进行逐步检查,然后看局部是否有病,你不能因为局部的不健康而得出大象就要死了的结论。

而且KPI本身,我在最近几年有一种切身感受,那就是,KPI经过许多企业如此这般改造,不但没有实现其管理结果,反倒为失败结果的出现自我寻找到一种“合理的解释理由”。从而导致需求结果的效率低下和不尽人意。

比如,我与某位老板见面,他举了个例子,讲到他的销售团队。为了挖掘更多客户,可能在KPI中加入了一项“每天手机加微信数”,但结果并没有变得好起来。

我当时就感觉这个KPI可能有问题。我们假设一下,为什么要让员工拼命加不熟悉的人微信,其结果就是为了营销,是为开单做准备的。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今天的员工其实变得更为聪明,他们知道,只要我加了足够多的人,但没有开单,这不怪他,他会将理由编造为自身产品本身不过关,或者价格不够吸引人。

貌似,我们是在为其好,给他们方法,但员工不这么认为,这种做法恰恰为他们提供了辩解的理由。而且,辩解的时候,作为管理者自己都会去反思和思考,是不是自身的产品真的有问题,往往会让你陷入自我怀疑的阶段,尤其是初创型公司。

进而被带偏到本身要讨论的话题:为什么没开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没开单?请注意,开单才是结果,员工是要为结果负责,过程是其自身控制的,作为管理者,只需知道开单了没有,开了多少单即可,如果再加入一点,那就是回款情况。

换言之,作为一个销售团队,如果一定要讲究KPI,那么只有两点:第一,是否开单?开了多少单?第二,回款情况。至于过程,一个要靠销售人员自身控制,另外一个就要靠销售团队的负责人去监管与控制,只有如此,才能相得益彰。当然,怎么才能让员工更有动力,那就变成了另外一个话题:积分制管理。

如果觉得《郜永华《运营现场》:项目运营中需要KPI吗(KPI考核误区是什么)》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