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关于冬至节气的传统习俗与饮食文化

2022-08-13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15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就算是平时没怎么了解传统民俗文化的朋友,也都知道冬至节气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冬至在传统习俗中还有几个名称“冬节”、“亚岁”、“长至节”等都是冬至的常见俗称。其实早在大概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咱们的祖先就已经使用“周公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节气,它是24节气里最早制定出的一个,所以在周朝冬至是一年的开始,这就是前面为什么说冬至节气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的原因。冬至节气开始的时间是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12月22日或12月23日这三天里面,这一天也是地球北半球全年里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在国内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有吃饺子、南方则是吃汤圆的习俗。

据考证周朝的记载,民间传统有冬至日到郊外祭祀天的习俗活动。当时周历的正月是夏历的11月,因此我们现代的农历十一月等于在周代的正月,所以在当时贺冬和拜岁是同一回事,就这样一直到汉代采用了夏历后,才把冬至贺冬和正月拜岁分开。贺冬与拜岁分开后,冬至就有过“冬节”的说法,冬节习俗也一直延续至今。

说到传统文化习俗,冬至这天除了祭天这些活动,当然也离不开“吃”。每年冬至这一天,无论家庭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食物,有一条谚语是这么描述的“十月一(这里十月一是指十月又一的意思,也就是十一月),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南方则有吃汤圆仔多一岁的说法。在以前的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这个说法来源于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来骚扰边疆,搞得老百姓都不得安宁,据说当时匈奴部落里有浑氏和屯氏两位部落首领,都十分凶残,北方的老百姓都非常憎恨他们,于是采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的谐音,把这种食物称作“馄饨”。冬至吃狗肉的说法也是从汉代开始的(在这里声明一下笔者不是提倡吃狗肉,只是陈述传统习俗),据传汉高祖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特别鲜美且赞不绝口,所以从此民间就有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人们在这一天吃狗肉的少了,都是吃羊肉比较多。在江南水乡地区,有冬至之夜全家共聚一堂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据传共工氏有不才子,无恶不作,在冬至这一天变成疫鬼,继续残害老百姓,但这个疫鬼有个弱点就是最怕赤豆(我们常说的红豆),于是每到冬至这一天人们就煮赤豆糯米饭来吃,祈求能驱疫鬼,防疫病。

冬至节气是传统养生上一个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象征着阳气的初生。我国古代曾定冬至是一年的开始,也就是子月,阳气初生时和田地里初生庄稼苗一样需要细心地呵护、精心调养,所以子月和十二时辰里的子时在养生学里有重要的地位,传统养生学里认为只有把子月和子时阳气初生时调养好,才能使人体内阳气充足,才会达到祛病延年的养生目的。民间传统认为冬至后适合阳虚体质的人进补,一般体质的可以遵循“夏补三伏,冬补三九”的说法去进补,当然也要注意时而可止,以免过犹不及。

如果觉得《关于冬至节气的传统习俗与饮食文化》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