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家庭微信群的正确打开方式:除了表情包和养生文 微信群还能这么玩

2022-07-25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55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贾玲曾经有个小品叫《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当贾玲在工作的时候,她爱操心的老父亲不停的给她转发来自朋友圈的类似“大米粥里放两样东西,能赶走脑血栓”这样的谣言,以及类似“不管生活多艰难,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样鸡汤文,旁边的同事看到之后,也纷纷笑倒表示“我爸也这样”!

▲家庭微信群常态

自从有自媒体以来,鸡汤和各类谣言便也时常在朋友圈出现。特别是中老年群体,可能不太了解网络生态,习惯性地信任资讯,不仅自己相信,还喜欢将这类文章还发到各种群中。本意是好心提醒亲朋好友,但事实上,很多人特别年轻人深受困扰却不便多言。

不过,可不是所有的家族微信群都是这个样子。常州市民杨振海一家的微信群,就是微信群里的一股清流。

3年前,杨振海在家族微信群发起了一个“杨氏家风基金会”。群刚开始的时候,成员只有杨振海的5个儿子,加上孙子辈,一共是13户家庭。13户家庭,把平时节约下来的钱都放在这个基金会里。其他亲戚们也觉得这样很好,逐渐加入进来。

▲“杨氏家风基金会”群

如今,这个家族群,已经涵盖了杨家的95户家庭,两百多口人。逢年过节,家庭成员纷纷在群里为基金会转账,最少的也有365元。杨老爷子说,这是他在家族里倡导的勤俭节约、每周行善的家风,转账来的这些钱都是大小家庭一年节俭积累下来的。

为了让群成员的家风落实到行动上,老爷子还专门给群里的每户家庭,发放了储蓄罐。杨振海说,每个家庭把节约的钱都放到爱心储蓄罐里,渐渐地大家都养成了习惯。

▲爱心储蓄罐

家族基金会收到转账之后,会把钱用于有需要的人。通过全家人的努力,杨氏家风基金会,在杨振海曾经任教的朱林小学,资助了6名贫困学生和2名优秀教师。

有了这个基金会,每当有大灾大难的时候,杨氏家族也能在第一时间伸出援手。杨老爷子说,之所以建立这个家族群,是为了纪念自己的老伴。杨老爷子的老伴一生勤俭节约,持家有道,乐于助人。

杨老爷子希望这种家风一直持续下去,只有如此,一个家庭才会互相关爱,共同成长,然后为国家做贡献。

因为有了这么一个群,杨老爷子还自发组织线上活动,每年组织一次线下活动,还给全体家庭发了一张特殊的证书。这个证书的内容主要是“共圆家庭梦”,通过三部曲来圆自己的家庭梦:一、传承好家风;二、同创家业隆;三、喜圆家庭梦。

老人的做法深深地影响了后辈们,孙女杨勤燕对爷爷的家风和成立家风基金会十分赞同,她说:“一方面可以用八字精神教育下一代,另一方面又能凝聚一个大家庭的力量,为社会做些好事。今年募集到的善款还将继续资助朱林小学的优秀贫困学生以及奖励优秀教师。除此之外,也会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希望这个慈善之举能一直传承下去!”

随着各种新媒体工具的层出不穷,有人用来分享交流,有人用来吸引流量谋利,也有居心叵测之人用来诈骗犯罪。工具本身不会说话,关键看是什么样的人在用。

跟杨大爷一样,家住邢台的郝姓家族群,利用家庭微信群,帮助了同姓的一位白血病女孩。在邢台县白岸乡的南就水村,身患再生障碍性贫血的10岁女孩儿郝佳鑫,牵动了众多父老乡亲的心。四五天时间,乡亲们为她送来万余元现金,网友们也为她凑了5万余元爱心款。

村民的捐款都来自家族微信群里的求助信息,村民郝书魁在11月15日帮助郝佳鑫的母亲在郝氏家族微信群内发布了求助消息,群员在得知小佳鑫的消息后,开始了爱心接龙,并将善款暂交郝书魁,由郝书魁时时公布进展,并转交给郝佳鑫的家人。很多村民都参与这个爱心活动,尽自己所能为这个10岁的女孩捐款。

这些正能量的家庭微信群,怎么能让人不点赞呢?

正像网友所评论的那样:微信群就像一个大箩筐,你往里种上鲜花,它就是花盆;你往里栽进树根,它就是盆景;你往里灌进酒糟,它就是一坛美酒;你往里面倒垃圾,它就是个垃圾桶。

人人都分享美好,贡献爱心,不管家庭微信群也好还是其他微信群也好,都将是一篇沁人心脾的绿地。

如果觉得《家庭微信群的正确打开方式:除了表情包和养生文 微信群还能这么玩》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