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道法自然”就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

2022-07-13 分类:养生资讯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传承魂宝,它不仅可以治病,更可以防病,在当今,它具有着无可比拟的养生长寿优势,现仅以四个小标题“一、天人相应,道法自然;二、调畅情志,厚德载物;三、饮食有节,药饵有功;四、起居适宜,动动不止”来分段论述。以期便更多的人来了解中医药,来运用中医药,从而获得健康长寿。“人生七十古来稀”,生命惟一,故而生命无价。古有方士求仙方,觅仙果,炼仙丹……只为长生,由今观之,可笑可叹!长生不死,即长寿之心,人人有之。而健康长寿,则是人力可达。现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也是越来越重视。

想要健康,必赖养生。何谓养生?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而言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中医养生,就是通过各种方法来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传承三千余年,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养生保健理论,如善循此道,则天命可期。 养生之道,贵在有术,现将中医养生之道总括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张景岳云:然人之气数,固有定期,而长短不齐者,有出于禀受,有因于人为。故惟智者不以人欲害其天真,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寿,而尽终其天年,此圣智之所同也。”这讲述的就是“天人相应,道法自然。”天地是大宇宙,人身是小宇宙。天人相应,就像水中的鱼,水就是鱼的全部,水的变化,一定会影响到鱼,同样,天地有所变化就会影响到人,因此,中医养生讲究顺应自然,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养生准则“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谚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一天6个枣,长生永不老”….

“一阴一阳谓之道”,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就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如“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目;观书译理,可以养心;弹琴练字,可以养指;逍遥步履,可以养足;静坐调息,可以养筋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思,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又有“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此皆情志变化会导致人体产生各种反应,如“喜则气散,怒则气上,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因此,有医论曰“百病皆生于气”。调畅情志需和喜怒、去忧愁,节思虑、防惊恐。正如陶弘景在《养生延寿录》中提出:“养性之道,莫大忧愁,莫大哀思,此所谓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也”。因此,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养生的关键。 养生始于养德。大圣孔子曰:“德润身,仁者寿,大德必行其寿。”《黄帝内经》亦云:“怡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孙思邈曰:“人不终眉寿,或致夭殁者,皆由不自爱惜,竭情尽意,邀名射利,养生重养德,德高者长寿的理论已被现代人考证,故善养生者应“勿汲汲于所欲”,“旦起欲专言善事”…… 三、饮食有节,药饵有功脾胃者后天之本。

《黄帝内经》:“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饮食不节,伤及脾胃,则易致人体多病早衰,例如“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多食咸则脉凝气变色,多食苦,则皮枯而毛衰……..”之论。故慎和五味以养五脏。医圣药王孙思邈就提出了一系列的饮食宜忌,以助养生延年。如“食不可饱,务令皆少”“常宜温食”“常宜清轻甜淡之物”,故科学的饮食有节乃养生的保证。人生在世,禀赋各异,况病魔无情,难免伤人,因此,服食药饵乃是养生的重要内容之一。所谓“安身之本,必资于食,”“食借药之力,药助食之功”二者相辅相成,充分显示了“药食同源”在中医养生保健中的独特优势,尤其对于中老年人来讲,利用纯天然的药物、食物来调节营养机体是最好的。古代人因此为养生创制了一系列的药饵,如药方“八仙长寿丸”“ 薯预丸”“十全大补丸”。药酒“妙沁药酒”等,以达到“未病先防,防微杜渐”的目的。 四、起居适宜,运动不止!

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是长寿的一大法门。春秋时管仲曾说:“起居时,饮食节,则身利而寿命善。”《寿亲养老新书》中指出“行住坐卧,安出起居,皆需巧利制度,不须宽长,长则多有蹴绊,宽则衣服不着身,缘老人骨肉疏冷,风寒易中,若窄贴身,暖气养体,自然气血流利,四肢和畅”。《养生要录》中指出:“养生者形要少劳,无致大度,故水流清,滞则浊,养生之人,欲血脉畅行,如水之流,坐不欲至倦,行不欲至劳,频行不已,然须稍缓,即是小劳之术也。”故应劳其筋骨,以内和五脏,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始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故生命在于运动,我国古代人从自然中领悟了运动的真谛,独创了各种养生之运动:相传由神医华佗所创的五禽戏,它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编制而成,据传因其疗效砌切,已有十几种流派传承,分内功、外功、内外混合功。

太极拳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太极拳深得阴阳平衡,动静相宜的道理,它外可活动筋骨,内可流通气血,协调脏腑,它既是一种拳技,也是一种养生体操。综上所述,养生是一个有机整体,它是建立在中医理论体系下的长寿之道。世人皆可得长寿,只要你遵循中医养生,那么“人度百岁而不衰”,目明、齿健、发不落、步轻如云即不再是梦想。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一类次等健康状态(亚即次等之意),是界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移状态”、“灰色状态”等的称谓。 细究之,亚健康是个大概念,包含着前后衔接的几个阶段:中,与健康紧紧相邻的可称作“轻度心身失调”,它常以疲劳、失眠、胃口差、情绪不稳定等为主症,但是这些失调容易恢复,恢复了则与健康人并无不同。它约占人群的25%~28%。 这种失调若持续发展,可进入“潜临床”状态,此时,已呈现出发展成某些疾病的高危倾向,潜伏着向某病发展的高度可能。

在人群中,处于这类状态的超过1/3,且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比例陡增。他们的表现比较错综,可为慢性疲劳或持续的心身失调,包括前述的各种症状持续2个月以上,且常伴有慢性咽痛、反复感冒、精力不支等。也有专家将其错综的表现归纳为3种减退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和适应能力减退。从临床检测来看,城市里的这类群体比较集中地表现为三高一低倾向,即存在着接近临界水平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度和免疫功能偏低。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现代社会符合健康标准者也不过占人群总数的15%左右。有趣的是,人群中已被确诊为患病,属于不健康状态的也占15%左右。如果把健康和疾病看作是生命过程的两端的话,那么它就像一个两头尖的橄榄,中间凸出的一大块,正是处于健康与有病两者之间的过渡状态---亚健康。

如果觉得《“道法自然”就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