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如何养生?看看120岁的虚云老和尚

2022-06-12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41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中国学佛人士,不管是学的哪一宗派,南传北传,少有不知道虚云老和尚的(禅宗大师很多都自称老和尚)。虚云老和尚俗姓萧,法名古岩,生于福建泉州。1858年于福州涌泉鼓山寺出家,曾参访中国各大名寺,行脚诸多名山,进川入藏,甚至还去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等地朝佛,赴泰国、槟榔屿等地考察东南亚佛教。虚云大师一生寻师访道,参禅见性,弘扬佛法,利益众生,可以说是深受佛教徒及社会人士的尊仰与钦敬。1952年参加上海和平法会,后任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全国政协委员。

虚云老和尚曾传曹洞宗,兼嗣临济宗,中兴云门宗,匡扶法眼宗,延续沩仰宗,可以说是一身兼禅宗的五宗法脉。著作也很多,后人也编撰了不少关于虚云老和尚的文集。今天我们只从养生这一角度,来看看虚云老和尚是如何说?如何做的?

第一:放下名利

纵观老和尚一生,可谓是淡泊名利,兴建道场虽多,但是往往功成身退,半点不取。当他兴建道场完成,必选一位大德为住持,将所有财物全部移交,仅带一铲一衲,两袖清风而去。例如:在云南鸡足山时,曾被清朝当局赐予紫金衣钵、金印,离开时,全归

。“云门事变”后,老和尚在上海建法会,所收果金,时币值三亿余元,悉数拨与四大名山、八大名刹、大小寺院二百五十六处为供养资费。虚云老和尚曾经开示:世人总以有财为荣,无财为苦。无财想有财,少财想多财。永不会知足的。既为自己打算,又为子孙打算,却不知有钱难买子孙贤,无常一到,分文都带不去。这些话,即使放在当代社会依然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追逐名利者,容易焦躁,自然不利于养生。古人对此也是颇有心得。北宋年间著名的大诗人、大文豪苏轼,虽然是以诗文名世,但是也对佛法非常向往,甚至诗文中多有体现。苏轼一生四十年中,可谓是经历了太多的崎岖与坎坷,而且还数次处于险些身死的局面,但是苏轼却抱着一种乐天的生活精神与态度在云波诡诵的官场中周旋,并且还留下了一篇篇绝世的文章。他在养生理论中提到:急躁则心烦,心烦则意乱,意乱则神散。躁则多怒,怒则伤肝,欲养生者,切勿急躁。苏轼也非常的注重静养,在每天清晨起床之时,会练习传统的叩齿功,吐故纳新,再徐徐的吐出。所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苏轼认为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那么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要拥有让自己心平气和的能力,虽然可能无法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但是起码要让自己拥有控制情绪的能力。

第二:戒杀生,善护生命

虚云老和尚说:杀生大违慈旨。令人智昧神昏,增长贪嗔淫欲,身后业案如山,冤怨债报,宁有了日。静坐修行的目的,要了生死。杀生者漏瓶盛油,虚劳精神,智者可以自审矣。

常杀生者,心态会逐渐扭曲,爱护生命者,精神则倾向于放松、愉悦。而人的精神如果有问题,就会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不仅古人如此认为,现代社会也同样认可这一点。例如:世界著名物理学大师,杨振宁在总结自己的养生经验的时候,就说:人的年纪与身体的状况有关系,可是,也与精神有关系。而且,有很大的关系。虽然八十多岁了,但我身上有许多年轻人的精神,对很多事物都感兴趣。未知的事物对我有很强的吸引力,我喜欢听音乐、喜欢读书看评论,别人推荐了什么好书,我会读读看。我还写作,还搞研究,大脑一直在锻炼,天天在做大脑保健操。杨振宁说:年轻时我常有梦想,一些梦想实现了,心里就高兴。去贺兰山,就是实现一个梦想。我没有什么特别的长寿之道。人的健康,和精神和心态有很大的关系。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爱护生命,亲近自然,会让我们的身心轻灵,自然有利于养生。

如果觉得《如何养生?看看120岁的虚云老和尚》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