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黄金与中国古代养生文化的那些历史和渊源

2022-02-06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15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今儿给大家来聊聊黄金与中国古代养生文化那些历史和渊源。

西汉时期是神仙方术思想盛行的开始,期望成仙、羽化升天是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极为渴求的事。古时炼金术的发明正是源自古代神话传说中长生不老的观念。相传后羿从西王母处得到不死之药,嫦娥偷吃后便飞奔到月宫,成为月中仙子。在汉代的金器上,到处都是神仙羽人、奇禽异兽,还有直接表达愿望的铭文,如“千秋万岁”,“寿如金石西王母(俗称王母娘娘,传说中的神灵)”。这种渴望成仙的思潮使黄金从此与长寿结下了不解之缘。

公元前133年,炼金士李少君对汉武帝说,他能从丹砂中炼出金子,而用这样炼成的金子制成杯盘,注以水浆,饮之者即可永远不老不死,他又提出使用金银器可以延年益寿的理论;使得金器的制作和使用广为盛行。

东汉时炼金和医术汇合为一,炼金术士都在炼制长生不老药,而促成两个领域结合的因素实与医药发展有关,因此许多著名炼丹家如葛洪、陶弘景等同时是大医药家。葛洪对炼金术和早期的医学贡献保留在《抱朴子内篇》中,其中记录了许多长生不老药(如太清丹、金液)及它们的制炼方法。

这种渴望成仙的思潮,一直延续到魏晋。在出土的许多金器上都得到了印证,如西安沙坡村的炼丹金灶,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的金镂玉衣、金针以及一些药盒,都反映出当时各地王侯对享乐生活及生命的留恋。多件金镂玉衣的出土,更是表达出他们即使已死仍然幻想有朝一日起死回生的强烈渴望。唐代盛行服食金丹,这与秦汉求仙问药一脉相承。只是到了唐代这一风气更加浓厚, 一般炼丹家用陶瓷作为炼丹的器具,帝王贵族则多用奢华的金用具,如西安何安村出土的金器中就发现

有炼丹用的金药铛。

当然,如果按照炼金术土的方法是肯定炼不出黄金来的。但当时现代科学还没有建立,人们不知道在一般的情况下元素是不能转化的,所以很容易被炼金术士的花言巧语和神奇表演所迷惑从而受骗上当。唐代是炼金术的全盛时期,几乎历代皇帝都热衷于炼丹,而这些皇帝们也大都死于“长生不老丹”。在唐代,服丹身亡的皇帝就有唐太宗、宪宗、穆宗、敬宗和晚唐的武宗、宣宗等六个,中毒的皇帝还不算。

我国古代炼金术的主要目的,一是修炼长生不老的丹药,二是想把普通金属转化为金银等贵金属。从如今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命题实际上都是不可能做到的。寻求人的长生不老和制造毕天不朽的黄金,这种对永恒的追求似乎是难以实现、荒诞无稽的。然而当我们把这种思想放在人类认识世界(包括人类自己)的历史长河的源头中去观察,就不会用今天的科学认识去去苛求两千年前的古人了。我们应该看到在当时的技术水平、认识水平、社会条件之下所提出的“夺天地万物变化之功”为我用的思想,并以此为根据顽强地去实验、去实践, 这在当时实在是一种很进步的思想和行为。

以上就是黄金与中国古代养生文化的那些历史和渊源的文章,欢迎点赞、收藏和分享!

如果觉得《黄金与中国古代养生文化的那些历史和渊源》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