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上善若水”与养生

2022-02-0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31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养生,要修心。修心当学习水的精神。本文分析了水的三个精神:不争、柔弱、为善。养生当如此。

《道德经》里有大智慧,这些智慧不但能帮助我们找回幸福人生,还能让我们更健康。我认为,每个中国人都要读读《道德经》,即使仅仅去体悟其中的几句话,也将会终生受益。本文谈谈“上善若水”与养生的话题。

一、解题

关于“上善若水”,有三个意思。

一则,“不争”

老子在《道德经》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说,水滋润万物但不与万物相争,所以像水这样的品格最接近于上善的“道”。

用水比喻“上善”者。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功、不争名、不争利;水,处下而不争名——是谓“不争”。“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二则,“柔弱”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虽然柔弱,但有生机;虽然坚强,却无生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水性柔弱,但生机勃勃;草木变枯,失去柔弱,即失去生机。

三则,“至善”

上善若水。因为水有七善:“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生命需要形神兼顾,形体要健康,心神也要健康。我们要养生,不但养身,亦要养神,养神即是养心,养心当学习水的精神。

二、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圣人为什么不争?因为圣人知道,争无益于生命与健康。越争,我们的世界越往下堕,我们的世界就越狭窄,我们的生命能量就越低,生命也会越脆弱。

争是一种自私自利的行为,生命的意义在于利他,而争是利己,会导致我们无法发挥生命的意义。

争让我们痛苦,让我们产生怨恨恼怒烦。

从养生来看,如果我们不争,我们就会懂得奉献、付出、服务,这样我们的内心就会越来越轻松,心性就会向上升,我们的世界就会越来越宽广,生命更有意义。

因为不争,所以心灵在不断净化,我们的潜能和智慧也将不断地开启。

因为不争,所以开心,没有怨恨恼怒烦等负面情绪,不会消极悲观,不会浪费生命,可以广结善缘,可以积累德行。

因为不争,所以自己的智慧就高,能够利益他人的层次就高,生命也将更有意义。

因为不争,则心量宽广,心量大则德行大,福报大。

老子以“为而不争”作为人类的最高行为准则,亦即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如此,则与“道”合一。“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盖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道”化生万物,“德”为道之性,若能合道养德,则能得天地之助。一言以蔽之:“利而不害”。

我们修心养心正心,目的即是让心性提高,达到天性的程度。圣人的心性与天性合二为一,我们如果也能“为而不争”,其实即是向圣人看齐,不但能找回健康,更能因此而更快乐,更幸福。

三、柔弱则生,刚强则死

从养生的角度讲,水的精神符合生命的要求:“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如果我们宁愿作那山中最低处的溪沟,那么其“德”将永久存在而不会离失,从而便可复归到婴儿般之柔弱不争、天真无邪的状态。这种状态,其实即是生生不息的状态,我们养生所追求的,也就是这种状态。

为什么要“柔弱”?“柔弱”的好处在哪里呢?

一则,柔弱胜刚强。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我们学习中医,我们努力养生,我们致力于让生命长存,而不是瞬间的爆发。学习水的精神,虽然柔弱,但持久不息,积弱可成强。

二则,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老子认为,在自然界,新生之物总是柔弱的,而柔弱的新生之物却是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所以“柔弱”是“生”的自然法则。他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人出生时,其肢体是柔弱的;人死时,其肢体就变得僵硬了。

活着柔弱,死了刚强,试问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呢?我们都想活着,当然要选择“柔弱”,因为这样才属于“生”的状态。

凡是强大的事物,总是处于下降衰弱的趋势;凡是柔弱的事物,总是处于上升发展的趋势。所以,老子教人守柔处弱,并明确地指出“守柔曰强”。这个道理与养生是相通相贯的,生命要长久,就要守柔处弱。

四、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养生,要为善。善是天地之间的正能量,为善,则得天地之助,顺应天地,当然可以更健康。

《大学》教导我们:“止于至善”,至善是我们为人的最高境界,也是养生的至高境界。善为德之本,善可聚德,而厚德载物。

深厚的德行如大地一样宽广厚实,像大地一样载育万物和生长万物,容纳百川。德者本也,有德才有生,德厚者才能生生不息。

一则,我们要修德。为人处事时,要心胸开阔,立志高远,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二则,我们要学习水的精神。心修上善之人,平时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沉静;交友要像水那样亲和;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因势利导;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随方且圆;行为要像水那样侍机而动、后续勃发。这样才能称得上“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若能修德修善,则心神和畅。俗话说:助人为乐。一个快乐的人,自然是一个五脏六腑气机和谐的人,这样的人一定可以更健康,更幸福。

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那些心存善意、乐于助人的人,其行为也会光明磊落,也乐于接受常人所不能接纳之事物,能像水一样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这样的人往往心神和畅,处于愉悦而轻松的状态,平时泰然自若,不争不急,没有怨恨恼怒烦等负面情绪。这样的人其五脏六腑归于平衡,身心和谐,且抗病能力很强。

据研究发现,心存善意的人在被激怒和心烦意乱时,其体内的副交感神经就会不失时机地发挥作用,使人很快心平气和下来,进而有效地控制情绪的滋生。而保持心理平衡,可使心脏病患者的死亡率和复发率减少一半。由此可见,与人为善确有养生功效。

小结:

综上所述,养生需要有“上善若水”的精神。体现在“不争”、“柔弱”和“为善”三个方面。这样做,不但能养我们的形,更能养我们的神,形神兼养,则身心和谐,自然健康,自然快乐。(董洪涛)#修心#

如果觉得《“上善若水”与养生》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