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苏轼对吃药与养生的观点,我们现在仍然值得借鉴

2022-01-14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70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 分钟。

苏大学士在诗词上的造诣可谓旷古绝今,多少华章佳句对我们的语言环境都影响至深,作为汉语言文明的继承者我们非常有幸能够享受到他的才情美文。

因为诗词太过出众,很多人都忽视了苏轼在养生方面的理论和应用,可以说他是一个被诗词耽搁的保健医生。苏轼一生涉猎广泛,对佛学道学以及养生都有研究,其中养生方面还自成体系,著有《养生论》、《问养生》等。这些论著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但是在饮食方面大名鼎鼎的“东坡肉”,就是苏东坡注重饮食养生的证明。

实际上,他不仅重视饮食与养生的关系,还经常忧虑国计民生,经常发文寓国事于养生。在《论管仲》一文中,他说:吾以谓为天下如养生,忧国备乱如服药。养生者,不过慎起居饮食、节声色而已。节慎在未病之前,而服药在巳痛之后。吾忧寒疾而先服鸟喙,忧热疾而先服甘遂,则病未作而药已杀人矣。

他认为养生,主要还是注意饮食起居,节制声色劳欲,这些在平时就应该多加注意,反对吃药养生,主张有病才吃药。乌喙是中药附子的别称,性热,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的功效。《神农本草经》视为下药,标注有毒。甘遂味苦,性寒,有毒,有泄水,逐痰,破积,通便的功效。不能因为怕寒症而提前吃乌喙,也不能因为怕热病而提前吃甘遂,这样可能病还没有发呢药就把人吃坏了。

当然苏轼既然是保健医生,那么他对药性就相当了解,他举得这两个例子其中的药都是《神农本草经》里视为下药的药,是治病的药,而不是养命的药或者养性的药。养命的药和养性的药属于上药和中药,可能广泛存在于我们日常饮食当中。现在很多药品广告在各种大众媒体上狂轰滥炸,“每天几口,把病喝走”,受众听而信之,在没有医生指导情况下自我用药,正印证着苏大学士的预期,其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如果觉得《苏轼对吃药与养生的观点,我们现在仍然值得借鉴》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