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视频号切莫成为“伪养生”信息藏污地

2022-01-0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04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现实生活中是群演,镜头前却成了“白大褂”。夸夸其谈的背后,又有多少养生常识真伪难辨。

随着视频号的兴起,一些假医生、假专家借助其流量,利用危言耸听的“伪养生”信息,开始从事医疗广告的营销。一些微商甚至利用视频号发布“伪养生”信息,引流到“名医”私人微信,再按话术、剧本模板,对夸大了药效和治疗效果的食品、甚至三无产品进行营销。而这些所谓“名医”,据报道,大多是被刻意包装出来的假把式。

4月7日,记者随意打开视频号进行浏览,就有两条涉及养生信息的标题映入眼帘。一条是“千万别吃这些肉,已被医生列入黑名单!”另外一条是“这九种病不用治,别再自己吓自己”,消息中还强调“三甲医院专家联合忠告转给所有人,别再瞎花钱啦”。视频中,一名女子身着白大褂,说的绘声绘色。先不说视频内容是否全部真实,单说有病不治这一条,就有违基本的医疗常识。同时,视频中未见任何医疗机构的标示,发布视频的视频号,也没有进行医疗机构或医疗人员身份认证,视频底部还附上了“点击链接,免费领取……”的营销模块。

无独有偶,视频号中还充斥着各类让人真假难辨的养生信息。名为“素素药酒”的视频号发布的一则信息,称自家生产的药酒,可以给儿童治疗咳嗽,但视频中出现的药酒,包装上却没有任何国家批准文号。名为“养生学坛”的视频号发布的内容,多为身着白大褂的一名年轻男子介绍养生知识。账号头像虽是一名白发苍苍,身着唐装的男子,可注册主体显示却为女性。而一名自称推广传统中医的视频号作者,在其微商店中售卖的一款名为“苗家泡浴包”的商品,直接标称“可将妇科病降到1%”。

对于这些鱼龙混杂的养生信息,普通网民很难具有辨别能力。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2019年以来,国内法院终审宣判的在微信端冒充医学专家卖假药、销售“医疗服务”且被定性为诈骗罪的案件共22件,其中涉及“假医生”328人,至少涉及受害人2.9万人,被骗走的钱财高达1.9亿元。

视频信息发布平台作为第一道“防火墙”,理应尽到内容过滤的义务。而视频号目前对于医疗信息内容的发布监管,相比之下,依然较为宽松。

那么,如何才能让网友拥有放心摄取养生医疗常识的网络环境,或许只有网络平台自我监管、行政监管、司法打击,每一道墙都修筑得更加牢固,“伪养生”信息才不至于泛滥,视频号才能不再是“伪养生”信息的藏污地。

山西日报记者王宇

【来源:半岛晨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如果觉得《视频号切莫成为“伪养生”信息藏污地》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