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今日小寒:怎样养生更有效?做好这三点即可!

2022-01-0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35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寒。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现在是一年之中最冷的三九隆冬时期。

俗话说:“小寒大寒,冻成冰团。”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最寒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此时更应该固护体内阳气。《黄帝内经》有言“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如何在此期间养一个健康的体魄呢?以下方法可以帮到您。

在北方地区有“小寒大寒,滴水成冰”的说法,在江南也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团”的说法。所以小寒时节也是冬季进补的高峰期,不同体质的人应该选用不同的滋补食材,做好所谓的“冬藏”。

小寒怎样养生更有效?做好这三点即可!

一:早睡晚起,注意保暖

《内经》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冬季气候寒冷,草木凋零,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也正是人体养藏的最好时刻。

小寒进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自然界中的阳气处于一种封藏的状态,人也要符合自然的规律,不要扰动阳气,尽量早睡晚起,以待阳光。因为冬属阴,昼短夜长,阳气不足,人容易生病,而早睡晚起的作息生活有利于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

二:小寒养生注意防寒

1.注意预防湿邪

民间常说“小寒大寒冻作一团”。中医讲,湿邪一般不单独出现,它总爱与其他邪气共同出现,尤其是和寒邪一起。加上雨雪天气偏多,湿邪非常容易渗透进入人体,从而引发多种疾病,会给身体带来严重危害。所以说,这个冬季我们应该比以往更加重视养生,如坚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外出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

冬季活动要慢行,每天早睡晚起,尤其不要忽冷忽热等,避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2.睡前泡脚 拒绝寒从脚下生

俗话说“寒从脚下生”。小寒时节,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整体,足部可以反应内脏的病症。反过来,保护好足部又能增加内脏的功能。应对脚凉,最好的办法就是睡觉前用热水泡脚,然后用力揉搓足心。自古就有“要长寿、头凉脚热八分饱”之说,又能补肾强身、解除疲劳、促进睡眠、延缓衰老、预防疾病。

3.外出要戴帽

民间有“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袄”的说法。在寒冷的条件下,如果只是穿得很暖,而不戴帽子,体热就会迅速从头部散去。这种热散失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大的。冬天在室外戴一顶帽子,即使是一顶单薄的帽子,其防寒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

三:小寒养生饮食方面

这阶段该如何注意调养,小美向大家推荐几款养生菜肴。饮食养生保健法的原则是多食温热,荤素兼吃。

1.食宜温

冬季,是吃羊肉、鸡肉等温热品的好时候,特别是对于偏于阳虚体质者的人:偏于阴气不足的食补以鸭肉、鹅肉为好。饮食切忌黏硬、生冷食物。而冬季喝热粥也非常适合,如羊肉粥,以温补阳气:麦片粥,养心除烦;核桃粥,养阴固精;红薯粥,滋补肝肾;大枣粥,可使人感觉周身温暖,精力倍增;山药粥,大米烧开之后,放入2两山药,十几颗大枣,有养肾补血的功效。

2.食宜杂

即食物要多样化,精粗搭配,荤素兼吃。冬天人们有偏嗜高蛋白、高脂和高糖的食物,不吃或少吃粗粮、蔬菜、瓜果的倾向。

这不但容易使人患缺铁性贫血、维生素缺乏症、便秘、口角炎、牙龈出血等症。

3.食宜苦

这时的饮食应减咸增苦,苦味食物可助心阳,减少过亢的肾水,起到养肾的功效。

年味渐浓,思乡心切,出门在外的家人不忘给家里报声平安,快转发提醒家人小寒时节注意保暖,及时补养身子。

如果觉得《今日小寒:怎样养生更有效?做好这三点即可!》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