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中医养生大家裘沛然的养生秘诀

2021-11-28 分类:养生资讯

上海市政协原常委、国医大师裘沛然 图片来源:浦江纵横

裘沛然,(1913年—2010年5月3日),原籍浙江省慈溪县。1979年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曾任上海市政协委员,市政协常委、“医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顾问。系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裘老生前在生活上没有什么特别的嗜好,不会打球、游泳,连太极拳、健身操等都懒于练习,对于气功静坐、老僧禅定也没有什么雅兴,食补药补亦未作浅尝。那么,为什么大家都称他为中医养生大家呢?裘老的养生秘诀到底是什么?

一、养生奥旨莫贪生

裘老是著名的养生学家,他所提倡的养生要义,是在继承历代养生家的经验和理论的基础上,并总结自己的实践体验后提出来的。他提出养生的核心思想是“养生莫贪生”:

养生奥旨莫贪生,生死夷然意自平。

千古伟人尽黄土,死生小事不须惊。

希望自己健康长寿是人之常情,但不能贪生怕死,因为怕死的人情绪会不稳定,时时处于焦虑惊慌之中。中医经典《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又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都说明了七情的过度偏激对人体的气血、脏腑均有一定的损害。其实,担忧和恐惧也是于事无补的,应当把生死看作自然而然的事。养生在于顺应自然,心定神闲,处变不惊,超脱生死,要懂得“来于尘土,归于尘土”的道理。

裘老将这种生死观归纳为“中节”,就是注意不要使七情过度伤神,神伤则致百病。在临床中,裘老就观察到不少危重病人,若能坦然自若、心平气和,反而能提高抗病力,获得奇迹般的治疗效果。而越是忧惧生死的患者,知晓病情后则精神崩溃、气血耗散,病况恶化,偏多预后不良。实际上,世间万物有生必有死,“生吾顺事,殁吾归焉。”生,要顺应自然;死,就是从来处返回,像回家一样。坦然面对生死者不一定会死,而害怕死亡者反而促其寿夭。

裘老自己就撰文写过这样一件趣事:有一次老先生赴京开会,当时适逢飞机失事频繁,后勤部门考虑到他的安全,特改置火车票。但老先生认为航空出事毕竟概率很小,万一适逢其会从空中直坠大地,顷刻骨肉俱化倒也死得何其痛快!总比呻吟病榻、受尽折磨而终归一死的人,要潇洒得多。遂嘱咐仍换回机票。可见裘老不仅诗文洒脱,行事也是一派大家风范。

二、澄心息虑无欲求

裘老的著名养生理论“全神”,就是指努力使自己的精神完美无缺,要运用各种修心养性的方法,使自己的心态保持至善至美、恬淡宁静,也就是要“澄心息虑”。“澄心”要求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摒除邪恶和贪欲之心,不慕求名利,不损人利己,要有纯净无为的精神。“息虑”并不是说人不要思虑,问题在于思一定要“纯”,能纯则“全”,精神纯真专一,潜心学术研究,为人民多做好事,自然心安神怡,形劳而不倦。让心神保持“心静如镜”的状态,让“神”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使人气血和畅,五脏安宁,精神内守。就像裘老做学问一样,“思维一定要‘纯’,搞学问要纯真专一,寝馈其中,乐而不疲,虽殚精竭虑,对身体没有什么大碍。”

裘老一生博览群书,远绍旁搜,曾主持编写了30余部著作,在90岁高龄还编辑出版了《裘沛然选集》,将自己所提倡的一系列养生、防病治病的中医学专业知识整理出版,特别是将治疗急性外感热病和疑难杂症的宝贵经验,以及自己的多篇充满感情、言简意赅的精湛诗文也辑录其中。有一首诗就充分说明裘老的名利观:

从来得失有乘除,穷达区区莫问渠。

终是助人为乐好,世情看淡即天书。

澄心息虑的思想实际就是反映了裘老的名利观:对自己的得失不要过分计较,就像孟子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把“穷”“达”看成是区区小事,不要过分计较。但在这首诗的后半段又强调助人为乐好,摒除了孟子的“独善其身”的狭隘性。

在生活中,裘老也遵循着自己的人生观。改革开放初期,裘老一家人像中国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住房条件很差,面积狭小、煤卫公用。学校在调整职工住房条件之前,搞了一次挨家挨户的住房状况摸底调查。当走访到裘老家时,裘老的一番话令分房领导小组成员感到震动。裘老说:“我的学生某某已经32岁了,等着房子结婚呢,你们先解决他的住房困难,然后再考虑我的住房问题。”当年分房领导小组的人回忆说,在那个物质生活条件极为匮乏的年代,人人都是申诉自己的住房如何简陋,如何困难,希望改善成什么样子,而裘老是唯一一个先替别人说话的人。

三、诗词歌赋遣精性

裘老是一代儒医,精通中国文化,年幼时就师从“江南名士”施叔范先生,诵读“四书”“五经”,旁涉历代诗赋。直到现在,裘老也是嗜读成癖,家中藏书数以万计,是出了名的“万卷户”。然而他常说:“万卷书易得,但觉得读书越多,越觉知识贫乏,人生苦短,学问无穷。”裘老平日里就孜孜不倦地专心埋头研读。他强调做一名合格的中医,除奠定扎实的中医学基础外,还要有中国文化和有关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方能在实践和思维中融会贯通。

裘老除了有深厚的文、史、哲功底,吟诗挥毫也是他的一大嗜好。他曾经写过《论养生》诗五首,将自己的养生观以诗词的形式展现出来,内容凝练,文采飞扬。他的《剑风楼诗钞》也颇得海上文学艺术界的好评,有70余位书法家为裘老的诗濡墨挥毫,国画大师陆俨少特为《游黄山二绝》配画,《上海盟讯》报发表专文,盛赞其“文笔优美,在中医界堪称一绝。”吟诗诵词既是老先生的嗜好,也是他的养生之道。

我国是诗的国度,历代诗人为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名篇佳句,闲暇之余吟诵古代诗人的诗词歌赋,如果自己还能舞文弄墨一番,对颐养天年、健康长寿,将大有裨益。

四、饥餐渴饮七分宜

认识裘老的人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非常瘦,以瘦弱之躯而年登耄耋,都称赞他是“千金难买老来瘦”。裘老从年轻时起就很清瘦,他推崇孙思邈“饥中饱,饱中饥”的原则,吃饭都吃七分饱,有几次吃大餐,他也能自觉做到每道菜只吃一筷的“设定”,这和他养生讲求“啬”字的观点也是一致的,节食就是体现“啬”的一个方面。

裘老还专门为提倡节食写下养生诗:

饥餐渴饮七分宜,海雾龙腥未足奇。

益寿金丹非药石,休教病急乱投医。

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提出了“每顿省一口,活到九十九”的科学口号,《黄帝内经》中把节食提到了养生的第一位:“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以后历代养生家对节食有益于长寿的理论均有不同程度的阐述,如晋代张华的《博物志》中说:“所食愈少,心开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焉。”现代医学也证明大吃大喝和过度饮食有损健康。在1930年,美国营养学家麦卡发现用最低量的食物喂养的小白鼠比喂以正常食量的小白鼠寿命长60%,这一著名的动物试验提示限制饮食可能延长人的寿命。裘老平时淡餐少食,使胃肠清虚,则神气周流,阴阳得位,顺应了脑力劳动者新陈代谢水平低的特点,延缓了衰老的过程。

其次,饮食应清淡,不要挑食,食物注重在营养,而不在于奇味。“海雾龙腥”的山珍海味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人具有自动调节功能,想吃什么东西就说明体内要这种物质,所谓“胃以喜为补”,这是很有道理的。食谱越广,各种营养成分就越齐全。现代人不缺乏膏粱厚味,清淡的食物反而应该有意识地多吃一点。

五、跋山涉水爱风云

旅游也是养生的重要手段,不仅能活动人们的形体,还能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可以欣赏园林风光和小桥流水,泛舟湖泊,品茗赏月,也可以登临奇峰,跋山涉水,漂洋过海,探险览胜。现在更是提倡“养生旅游”的新概念,强化旅游的休闲与轻松,改变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模式,使旅游更平和,更安详,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

裘老认为旅游也是养生的重要手段

裘老从年轻时就喜欢旅游,壮年游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迟暮登庐山,“五老峰高升紫气,三叠清泉落玉帘。”裘老旅游时饱览的湖光山色也给他带来无穷的创作灵感。1978年春裘老游黄山时为黄山的奇景所感,赋两首诗,收录进他的《剑风楼诗钞》:

影落清溪照眼明,云峰古木自浑成。

老翁跋涉过千里,来听黄山瀑布声。

云端谁把两峰安,奇景多从雾里看。

天意为防浩气尽,故开磅礴倚高寒。

裘老将旅游、作诗和养生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养于乐、寓乐于养,也是中医养生动静结合的最好实践。

原标题:《中医养生大家裘沛然的养生秘诀》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如果觉得《中医养生大家裘沛然的养生秘诀》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